王守玉
前些年,我放棄了條件優(yōu)越的集鎮(zhèn)中學,毛遂自薦到甘溝中學任教,在那里所經(jīng)歷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至今難以忘記。
建校舍
這是一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偏僻遙遠的山區(qū)窮困學校。這所中學的28名公辦教師全是“進口貨”,只有6位臨時聘請的代課教師算是當?shù)氐奈幕肆恕?/p>
這里的校舍全是土木結(jié)構(gòu),是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砌墻的土坯由于多年風化和受潮,非常松散,用手一捻就碎。在這樣年久失修的黑瓦土墻教室里上課,大家都十分擔憂,整日提心吊膽。晚上睡在寢室也很害怕,唯恐學生有半點閃失。每當遇到連陰雨,為確保學生的在校安全,我和其他8位老師輪流值班,白天守在教室外,四處查看,夜晚打著手電對著房頂和墻壁不停地照著,只要發(fā)現(xiàn)有險情就立即疏散學生。
一天晚上,學生正在上自習,女生寢室的后墻突然倒了下來,檁條、椽子、黑瓦重重地壓在了學生的床上,幸虧沒有學生在寢室里。我立即與上級報告了房屋倒塌之事,然后和學校其他老師一道,清理被壓在黑瓦下的被子、箱子等生活用品。在這些亂七八糟的物品中,我看到了學生晶晶還沒來得及發(fā)出的一封信:“尊敬的領(lǐng)導,我們是大山里的學生,這里山窮、水窮、人更窮,但這不是誰的過錯。我們渴望有安全的校舍、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希望你們能幫幫我們吧,為我們蓋起漂亮的紅磚房,我給你們跪下來了……”我的鼻子一酸,淚水滾動。夜晚,我把學生集中在空闊的操場上,打著雨傘度過了一個不眠的雨夜……
于是,年輕氣壯、血氣方剛的我,向全體師生發(fā)出了倡議:“一不等,二不靠,自力更生建學校。”當時村里的群眾有的說:“你要是能在這大山里蓋一間磚房,太陽將從西邊出來。”還有的說:“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做白日夢。”……
我不理不睬,暗下決心:“蓋起來讓你們看看!”暑期里,我和其他教師帶領(lǐng)學生開始準備建房。窮困學校一分錢來得都極不容易,但為了湊錢,我們把賣橘子收入的用于老師補貼的一萬多元錢拿了出來,另外號召每個老師捐款、捐物。我當時捐獻了3000元現(xiàn)金,那可是我三年不吃不喝的工資。邊湊錢,邊買料,邊賒欠,邊運貨,甚至是拆東墻補西墻。買水泥,買紅磚,用船運到河邊后,發(fā)動師生挑的挑,抬的抬。近兩個月的肩挑背負,我的肩上磨出了血,鉆心地疼,就用毛巾墊在肩上繼續(xù)挑。
最難忘的是到20里外的黑溝河去撈砂。這條河被當?shù)厝朔Q作“黑狗河”,意為如果落入河中,只有強壯的黑狗才能逃生。整整三天,我和其他師生淌在齊腰深的水里,一筐一筐地撈,一挑一挑地擔。中午吃著工人師傅送來的無油無菜的米飯,渴了就飲河里的生水……
歷經(jīng)兩個月的奮戰(zhàn),終于蓋起了十間紅磚房,修建了校園圍墻,把學校建成了大山里的一顆明珠。這十間房,白天是教室,晚上是學生寢室。膽戰(zhàn)心驚的日子終于成為歷史。也因為這十間磚房,我和其他16位教師整整還了10年的帳。因為當時我們有個約定:帳不還清不走人。
冒雨買書
每學期開學前,我都要和幾位年輕教師到集鎮(zhèn)書店去買書。從學校到書店得走40公里山路,翻越一座被當?shù)厝朔Q為“喜馬拉雅山”的大山,越過一條只有一線天的黑溝河。山路窄得只有一腳寬,且很陡峭,一不小心摔破腿皮算是小事,掉進黑溝河里就沒命了。
有一次,我和8位教師帶上6名大個子學生去集鎮(zhèn)買書,早上天不亮就出發(fā)了。我舉著燃燒的松樹棒照明,用繩子栓在每個人的腰間,以防有人不慎摔倒墮入萬丈深淵和滔滔河水。每個人的右手握緊繩子,形成合力,艱難前行。直到天亮,好不容易總算是走到了集鎮(zhèn)。
下午回轉(zhuǎn)學校走到半路時,下起了丹江口市50年一遇的大雨,雨水頓時模糊了我們的視線,封鎖了前進的道路,進退兩難時,我們每人把用來護身的塑料布取下,把書包好??墒怯械臅€是包裹得不夠嚴實,我率先把自己的上衣脫下來,裹在書的外面捆綁結(jié)實,然后繼續(xù)趕路。趕到黑溝河時,河水暴漲,過河非常困難。張老師說,“等到雨停了,水退了再過河吧?!瘪R老師說,“干脆沿路返回住旅社吧?!蔽夜麛嗟卣f:“等是下策,跑是錯策,當務(wù)之急是把學生和書安全地送到學校。看我的!”說完,我淌進了齊胸的水里,憑著熟悉的幾個特大石頭,第一個淌過了河。然后,將備用的繩子甩給后面的老師。等到天黑,師生全部安全回到學校。雖然都成了泥人,但誰也沒有半句怨言,我們的心里像打了勝仗似的開心。
收回柑橘園
學校有一塊柑橘園,原來的校長低價承包給了別人,承包期為10年。5000多棵樹,一年按當?shù)刈畹褪杖胍苍?萬元,可規(guī)定每年向?qū)W校交納的承包費是200元。然而,承包商從來就沒有向?qū)W校交過一分錢。了解情況后,我召開了全體教師會議,征求大家的意見,提出了收回柑橘園,由學校經(jīng)營的想法。我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用柑橘園的收入來彌補國家政策內(nèi)的補貼?!比w教師舉手表決通過。
可原來的承包商發(fā)難了,兇神惡煞地說:“誰不讓我承包橘園,我讓他不得好過?!蔽抑苯诱业皆瓉淼某邪?給他講明:一是橘園的所有權(quán)是學校的,不是某個人的;二是原來的校長答應(yīng)你有10年經(jīng)營權(quán),但并沒有合同;三是真的不給,學校就起訴,以法律途徑解決。簡短的談話后,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從此以后,星期天休息時間,大家主動地到橘園里鋤草、松土、施肥,并割來山刺,給橘園筑起了“刺墻”,以防有人偷竊。秋天快要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在橘園里搭上兩個草棚,教師排上值日,帶幾個大個子男生,輪流值班,看護果實,守護希望。
第一個收獲的秋天,學校收入了七千多元,大家都說這錢要留著建校用。小橘子分給師生自己吃掉,學校還為師生加了一頓“收獲餐”。
師生同累、同樂、同甘、同甜。
……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那所山區(qū)學校絕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因為那是我人生最美麗的亮點。
(作者單位:湖北丹江口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