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侯之
朦朧詩派的四位頭領,北島、舒婷、楊煉、顧城,除了舒婷,三位騎手都來過柏林小住了一年半載。因而得緣邂逅,有了好一陣的交往。
北島
我至今怎么也記不起來當時了。是我認識了北島,才去找他的詩歌看呢?還是我先看到他的詩歌,才后來認識的北島。但當時看到的是北島早期的那些詩歌,一下就叫人極其地喜歡。他早時的詩歌,一代人的心路背景朦朧得鮮明,讓人立刻共鳴。因而能明白(自以為)朦朧下的用意。
北島說:
我曾正步走過廣場
剃光腦袋
為了更好地尋找太陽
卻在瘋狂的季節(jié)里
轉了向,隔著柵欄
會見那些表情冷漠的山羊
北島說:
我弓起了脊背
自以為找到了表達真理的
唯一方式,如同
烘烤著的魚夢見海洋
北島說:
在正午的監(jiān)視下
狠狠地踩著自己的影子
妙啊!我讀著,會心這些用意,從心底笑出聲來。那會兒讀北島的名段子:
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
一個神圣的預言,走吧
走過駝背的老人搭成的拱門
把鑰匙留下
感覺:呀!這是醒來的把心底里的決裂,公開地給念出來了呢。我第一次碰到對內心意象使用這樣式兒的朦朧表達。是哎,想說的憋太久,成了一種焦渴。這樣的發(fā)泄,用朦朧的意念和錯亂的畫面,拐了彎兒來。真棒!
我覺得寫真好,愛上了!我站在屋子正中,惡狠狠地朗誦北島。大聲咆哮,歇斯底里。舊時代在我周圍的黑暗里窺視著,默不作聲。我在詞兒之間拉長聲音,學董行佶:“我們一生下來,”特狂。像巫師直立在祭壇上呼嘯,對“從蠅眼分裂出來的世界”,作致命宣告。只是坐下邊的受眾只有一個,姚建,我太太。差了點勁。她眨巴眨巴眼睛,聽。不作聲。扮成任由詩歌宰割的羔羊。
我為北島用詞用句驚訝。他的用意
紅櫻桃被其詞義嚼碎
把核兒吐向
盲鳥們俯沖的海
這詞兒,這句子!我兩眼兒發(fā)懵。它是怎么給想出來的呢?北島讓人感覺出智慧。
但北島木訥,不講話,老是坐了那兒聽。說是人家管他叫老木頭。但是在柏林,大家都只叫他北島。看大家酒館高談闊論,爭論朦朧詩,爭論北島。人堆一個角落,一不留神看到他,心里想,喲,這兒還有個聽的。后來我認定,真正大俠,都得是藏而不露。
給我的印象中那時的他,好像總是胡子沒刮似的(錯覺),麻麻扎扎的感覺,向世界呲著毛刺兒。眼鏡上總有反光,一團白亮,看不全瞳孔。要看得轉到側面看去。那眼睛走神兒,越過你,看到了你身后邊去了。我常覺得他臉的條紋很合適作木刻,或拿根兒粗炭條勾勒也行。見過他微笑。短促。會心會意的那種,挺真實。不記得他開懷大笑。大概這臉型硬,鬧得詩風也硬。但他也有好多柔情的段子。比如“迷途”,比如“雨夜”,“紅帆船”什么的。
他說
把手伸給我
讓我那肩頭擋住的世界
不再打擾你
他說
是的,我習慣了
你敲擊的火石灼燙著
我習慣了的黑暗
他說
在十字路口
你說:別分開,永遠
一道道雪亮的車燈
從我們中間穿過
讀著讀著心里發(fā)酸。想著那個時代人的那些個經歷。北島詩里的柔情炙熱,但遮蔽。想到木炭燒白了,熄了火苗,灰燼塊兒里明滅著暗紅的陰火。不能摸,摸著會燙傷手。不論軟的還是硬的,早期北島詩風的內里,不妥協(xié)。隱隱著一種殉道的無畏。令我起敬意。
后來我就看不懂他的詩了。他在中歐在北歐在美國在世界各地一個人亂竄。別人沒法跟上他。他后來給過我他的新詩集,我自己還買過九歌出的“開鎖”。九歌評說他后來的詩:“脫下反叛者的制服,回歸詩的藝術?!辈恍?,我“詩的藝術”沒戲,跟著回歸不來了。我在柏林見著北島,跟他說:你早先的詩我還能懂。你后來的詩看不懂了。是沒經歷感受?北島看著我問話。微笑。
老子說的“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我當時看北島,就想老子的這句話,想此人實必大辯。后來果然得驗。是北島開始寫散文。他給過我?guī)灼娮痈宓?,那時還沒發(fā)表。那散文,和詩不同。字詞輕快,語句活泛。到處是調侃幽默的妙句,淡淡的帶有嘲弄的苦澀,嚼來極有味道。而且都是人話。不像他新的詩,不知說的什么話。寫散文的北島,簡直是另一個北島。他自己也說玩散文輕松,說:“寫詩寫久了和語言的關系會相當緊張,就像琴弦越擰越緊,一斷,詩人就瘋了。而寫散文不同,很放松,尤其在語言上如閑云野鶴,到哪兒算哪兒,用不著跟自己過不去?!?/p>
那會兒他的散文國內還沒出過,我去九歌買他的散文,《藍房子》,還有《午夜之門》。還多買。送人。并作猛烈推薦。最后我耐不住了,寫email給北島,夸他的散文好。說,我覺比新的詩好。我更喜歡你的散文耶。他不理睬這email。后來我看到,北島稱他的散文集《失敗之書》。和我意見絕對相左。唉!
楊煉
楊煉是另一個類型。總覺得是像個游方的。人有靈性悟性,修煉得氣魄。但隱隱覺出他的辛苦,杜工部的作派,句不宏大或不夠味道死不休。他的名旬都振聾發(fā)聵。不能隨便就讀,那會把這詩給毀了。得找個洪鐘式的大嗓兒來,渾厚得類似帕瓦羅蒂,才能出味兒。他氣勢最兇惡的是諾日朗。日潮,第一句就把人震的:
高原如猛虎,焚燒于激流暴跳的萬物的海濱
哦,只有光,落日渾圓地向你們泛濫,大地懸掛在空中
這字詞生成對日潮的意象。讓你金光灼目,眼前一片黑紅。他的句子:“經幡飛揚,那凄厲的信仰,悠悠凌駕于蔚藍之上?!币庀缶省F鄥?。這詞兒漂亮。
我想,他這些意象得自在西藏。他好像在那片高原上游逛了很久,天生和那高原親近。很得了些精神。他跟我講西藏。說那里極為獨特,景色物象鋒利清晰,輪廓干凈,“天上的云彩像是用刀給刻出來的,”他重復贊嘆說。顯然,那鋒利給他印象至深。他講他冬天的西藏。他和人騎馬過一高山隘口。山隘口北風如吼,直灌而下。他們穿越得費力。隘口處一破氈房,倒癱成一堆?;牡厣先恿艘粔K破氈。氈上竟有一嬰孩。赤裸無襁褓,肚皮上蓋一片破布??薜脦谉o人氣。寒天里狂風似刀,四野冰雪,曠無一人。孩子父母不知去干什么營生,沒了蹤影。楊煉大感慨,服得五體投地:孩子是這么給養(yǎng)出來的。從這種他媽環(huán)境活過來人,那還是人嗎?!那是天生的大地之子,大自然之子!我也愕然,為自然和人的這種堅硬震驚。
楊煉初來柏林那會兒在給澳大利亞什么大學教中文。好像是季節(jié)工,不是長期。他自己編中文教材,寫了許多小故事。他拿給我看。我一看,啊呀,真好!那些小故事,溫馨,感人。有靈性,很可愛。它讓我看到他內心多情善感的一面。我跟他要那份講義。他特慷慨,說:送你,拿走吧。后來那份材料被夏芳要走了,就沒還我。從此失落。至今小人般耿耿。
我已經好多年不見楊煉了。有一年他來柏林,是什么詩朗誦會。那次北島也來了。是柏林墻倒后,在東柏林一處新興起來的小資豪華社區(qū)。
晚上,一處樹影斑駁的庭院。幾排粗木長桌條凳。坐許多墨客騷人。旁邊有啤酒攤在賣黑啤。
我坐下來,先看到北島。好高興能見面,熱烈問他好。北島告我,詩朗誦在房子里。下一個是他。說:不用去聽。一會兒就完了。北島朗誦詩,聲調不作起伏。平鋪直述,對詞兒一視同仁,如聞機器人發(fā)聲。這時我看到楊煉。扮相與先前大異。一匹黑頭發(fā),剝剝喇喇披撒開來,一如獅鬃。大巫似的。濃密的黑發(fā)中露著張白臉。這讓我才注意了去看臉(以前我怎么沒注意?)。楊煉鼻隆挺直,漂亮。鼻尖稍彎,隱隱似鉤,有鷹喙的感覺??纯囱劬?,也犀利如鳥。懷疑有胡人血脈。他一坐下來就抽鼻子。抽了鼻子說,這里有人在抽大麻。然后轉頭笑著跟我說:“銀兩不夠,施主給化杯啤酒吧?!?/p>
那天庫賓也在。喝多了,鼻子脖子通紅。似心情不佳。
他們那會兒都還在歐洲游蕩,魂兒似的飄著,沒主兒。現(xiàn)在OK了,在大學拋下了錨,找到港灣。安居無虞,且樂業(yè)。
顧城
顧城到柏林來,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和謝燁一道。那時他們在那里認識了很多朋友。每次去他們那里,住宅里總是堆了好多人。有些亂哄哄的,很熱鬧。我們聊挺好。我有時胡侃,他作娓娓談。彼此都快樂。他那時頭上老是戴半截牛仔褲筒。我覺有些矯情。不以為好。我屬老派,不太能消化標新立異。但沒有跟他說過這想法。只是心里嘀咕。后來我有點懂,這故意的矯情,好像是內心在跟這不合的世界叫勁。
他的詩,讓大家都喜歡。他用普通的字詞,作有味道的詩。他在柏林寫詩,興之所致,忽然會別有發(fā)作。他去寫過字,用濃墨,大筆立書。字頗有個性。去畫過畫,線條靈動,作人作物,飄逸獨特。去刻過章子,分朱布白頗為得體。還去作過曲,給鋼琴的,我一句聽不懂。謝燁追在他后面,替他攢著掖著。這些玩意他好像都無師自通,覺得悟性與生俱來。顧城覺出他的天分。
他后來有次和謝燁跑來,給了我一疊打字稿。說:我寫了篇小說。還不是最后稿。幫讀一下。想聽你的感覺。我有點兒奇怪,說:小說?干嗎要聽我感覺?謝燁在一旁幫忙說:你是老一撥的人。你的想法我們特想知道。他們走后,我翻了稿子來讀。內容跳躍,找不到北。覺得是那種看不懂的詩。我對凡是沒有感覺的東西,都走不下去。翻兩頁后,給扔到了一邊。過很久,給忘了。他倆來問感想。我就沒看,如何感想。含糊說看了點兒。怕他倆失望,王顧左右而言他岔了題一番胡扯。他們聽得茫然,失望一場。這往事至今心中慚愧。
后來我才知道這篇東西,就是那篇“英兒”。講了個三角。應該奇特。但要耐了性子,看過了前邊部分,才看出味道??吹介_篇有個跋,想來這頭尾,是想找個老生訓些說教什么的來著。謝燁還曾給過我一篇她的“小木耳”。原篇的前頭有題句,寫的是“我們得小心走在邊兒上才行”。后來見到正式版的,把這句給換掉了。那兩篇東西我原留在柏林老的那臺8088機器上。后來處理舊機器,糊里八涂地給清空了??上?。
唐再亮在電話里跟我說,顧城死了,是自殺。我預料之中大吃一驚,心里是重重的一沉:自殺了?這么快。但情節(jié)太殘酷,他把謝曄這樣給帶走。沒有想到。心里悲哀,然后憤懣。這事不可以連帶別人,不能寬恕。
我知道,實際上在德國已經有過幾次危機了。有一次是顧城要回北京,突然地和我說,他很可能這次回去就自殺。我大吃一驚,大勸。他表示其意已決。我只好退求其次:那你不能帶謝曄走。他說他當然不。最后我不依不饒,沒來由你自什么殺?!我要他說理由,他不肯講。但我終于成功,無論你發(fā)生什么事,我不管,但不準自殺。他最后被我弄得,好像改了主意。答應說不自殺,起碼這次回京(以后再說)。月余后接到他的電話,謝,我們回來了,守你的諾言,沒自殺。但這次怎么帶了謝曄走了呢?!
再后來見到大漁。嚇了一大跳。高高個兒挺帥一個航空博士,一夜之間頭發(fā)全白了。大漁心情沉重。走相行動有了呆滯,好像突然一下跌進老年??芍糯樽玉氵^韶關故事,絕非虛構。
這許多事兒都想著讓人傷心。唉,罷了。逝者已矣,我復何言。
再記顧城
顧城自己跟我說,他很小的時候趕上文革,全家被趕到老家農村。沒上過什么正經的學校。他曾給過我一篇他在法蘭克福大學的講演稿??茨切形模茨乔苍~造句,都非常精彩,非大家之筆不能。以他幾乎沒受過好的系統(tǒng)的文化教育,怎么來的這些功底?我總覺得顧城是上蒼什么主宰疏忽了,露出了破綻,弄出來的一個悖論。
我和顧城講我的這個感覺。他嚴肅地聽,一聲不吭,并不反駁。然后他和我講他第一次做詩的故事。他講得很認真。說是他在小學年紀,在農村老家。有一天在野地里放豬,忽然耳邊聽到叮咚悅耳的音樂聲。極其美妙。他說他聽到了天籟之聲。隨了音樂,在他周圍左近紛紛落下許多的鳥兒。鳥兒羽毛艷麗。四下圍聚了一片。他忽然得句??上r隔多年,我現(xiàn)在記不起那句子了。只剩了個“很可愛,很獨特”的印象。他跑回家,把句子說給他父親顧工。顧工大異,驚喜非常。拿了給許多人,說是好詩。后來就開始寫這些“進到心里來的句子”。
他給我看他珍藏的一本書,法布爾的“昆蟲記”,老版,長本大開。他爽快地答應借給了我。那本書真得好極了,翻得也極為精彩。但他很快又后悔了,跟我要了回去。他說他不能離這本書太久。他說他很小的時候得到了這本書。愛得喘不過氣來。看得書要爛掉了。這書使他能親近到小動物的世界,小昆蟲的世界。那世界遠比人類的世界可愛。他強烈地幻想著他能沉溺進那個世界里去。那兒沒有人類世俗世界的一切嘈雜。
顧城的怪異之處,是我覺得他和什么想象力量的溝通。我感覺,那是腦子里的一種神秘的意識感知,或幻象(是上蒼施予的心印?)。那絕對是超驗的,非理的。他說,他經常和他的主宰之神,“你說他是上帝也行,佛祖,摩罕默德也行,或者命運之神罷,”一他對我說一對話。我說你是怎么對話的?他說:我想。我安靜下來。想。我在心里對他說,我想要和你對話。會有一個圖像,彩色的,像電一樣那么一閃?;蚝鋈灰痪湔f出來的文字,聽不清楚。它們告訴我結局。這預示往往靈驗(他給我講過好幾個個人的經歷故事,在香港,在新西蘭)。
顧城不畏懼死亡。從他的詩可以看到他對死亡的心境:
死亡是一個小小的手術/只切除了生命/甚至不留傷口
手術后的人都異常平靜(“旗幟”)
他告訴我人死之后是另一個世界的開始。而且那里比我們現(xiàn)存的這個俗世界要博大得多,也美麗得多。他跟我講過多次“那邊兒”。他認真地表示很向往。像是在談想去度假。只是他走不過去。因為死亡的過程可能很痛很苦。最好是被迫的。謝燁在一邊兒笑著補充說:“所以他幻想坐飛機掉下來?;蚴亲咴谀膫€工地上忽然有個腳手架砸在頭上?!?/p>
但謝燁是個非常正常的人。有著正常人的喜樂。她替顧城做一切事情。幫他翻譯(顧城拒絕學外語),幫他打字,用計算機處理文稿(顧城不
碰計算機),幫他和外國人應酬,幫他處理帳單訂購機票購買日需品。謝燁是顧城的嘴,耳,和出門的拐棍兒。顧城說,我不能沒有謝燁。
顧城還說起過有回他們在香港。在什么地方見圍了許許多多的人。這是一個超大師級人物在演講星算玄學,極其的有名(顧城提過人名,忘了)。那人忽然在人群中看到顧城,竟撇開眾人,把顧城邀過去攀談。最后說:你異于常人。但你。這一生,太“執(zhí)”。誤事。一生要記住“破執(zhí)”二字。切記,切記。還專寫了“破執(zhí)”二字送他。顧城拿出來給我看。
他們在此之前,曾有過事。有一次是顧城忽然決定從柏林回北京。我見到他時,他對我說:“我這次準備到那邊去。我現(xiàn)在向你告別?!蔽覙O大的恐慌起來,趕緊使勁兒勸阻,要求他答應我。他搖頭不肯。我極端地悲傷起來。他緩和下來。后來終于說,我答應。我趕緊說:那你從北京回來,一落地第一件事就給我打電話,告我你們平安。他答應。后來我們忐忑不安地等他們的消息。終于有一天,太太狂喜地拿了聽筒對我喊:“是顧城,來電話了!”我奔過來接過話筒,聽到顧城在電話里說:我答應你的,我們回來了?,F(xiàn)在在柏林。
我和太太帶了冰鎮(zhèn)的櫻桃去看他們,我知道他們特別喜歡德國的櫻桃。那天一大屋子的人,顧城把櫻桃分給大家,自己卻沒吃幾棵。我問顧城。他說他仍然覺得那邊好。我很沮喪。我鄭重地跟他作過交易:你不可以把謝燁帶走。她跟你不一樣。他鄭重地點頭答應。
過兩天,我見到他時,他給了我一本“黑眼睛”。扉頁上題的字“最不為飯的語言”。下邊有他畫的兩個線條靈動的人,提了櫻桃走來。
他們在柏林Tegel機場和我們告別。當時在場的有柏林工大的劉世槎博士,施彥博士,和漢諾威大學的楊俊博士。謝燁淚流了滿臉,哭著和我們四人一一擁抱告別。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我們都心情沉重。我說,別傷心啊,還會回來見面的。謝燁一下哭出聲來,說,這次不一樣,見不著了。我抬臉看顧城,顧城也很難過。顧城的臉極其晦暗。不講話,不點頭,也不搖頭。
他們從柏林并不直飛新西蘭,先到紐約,據(jù)說在艾蓓那兒做停留。然后轉機去新西蘭。
后來就傳來了他們出事的消息。
他終于走了。但是他還把謝燁帶走了。而且走得那么慘。
我心里一直非常地難過。
舒婷說:“我是覺得實際上人性是非常復雜的,這種一瞬間的東西,或者天性中間的東西,它的轉換,外人是感覺不到的,你不能用常情來推測他們。所以說顧城是天生的殺人犯,是不對的?!?/p>
我的心情和舒婷說的一樣:我想念他們。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