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飛 陳艷艷
如果連正常的教學秩序都無法保證,那就可以認定為亂班了。亂班雖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還是有很多辦法可以治理的。下面我結合實踐經(jīng)驗就此問題淺談“四法”,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細化班規(guī)——有法可依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一個班集體小如一個家庭,大如一個國家,這個“家”之所以亂,往往是因為孩子們無規(guī)可循、無法可依導致的。問題出在“下面”(學生),根源卻在“上面”(班主任)。因此,如果你是“臨危受命”的新班主任,首先,應該摸清班內學生情況:哪些是“搗蛋大王”,上課打鬧說話、下課打仗罵人;哪些是“頂梁柱”,經(jīng)過短期培養(yǎng)即可樹為大家學習的榜樣;哪些又是“墻頭草”,哪邊風大哪邊倒?一般在兩周之內即可摸清,切記不可草率地更換原來的班干部,造成人心不穩(wěn)。下一步,就該切合實際地制定“班規(guī)”了,并在今后的實踐運行中,不斷調整、不斷“升級”、與時俱進。
二、賞罰分明——有法必依
1. 量化評比,有力度
有了班規(guī)而不執(zhí)行,那么班規(guī)也就形同虛設、沒有了任何意義。班規(guī)一經(jīng)制定并公布,就一定要落實,但光靠“行政命令”或者“物質獎勵”顯然作用不大。學生普遍都具有向師性,都渴望在老師那里得到認可與尊重;同時又喜歡游戲和競賽,渴望自己在游戲中獲勝、體驗成功。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將原本冰冷的班規(guī)以《“未來之星”評比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并將《細則》條款量化為不等的分值,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給積分卡。它既是一班之規(guī),又更像是一種游戲規(guī)則。在這個游戲中,誰會成為贏家,不取決于老師的臆斷,而是取決于學生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應該做的加分,不該做的扣分。每個人只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參照《細則》學生可以得到面值不等的積分卡。積分滿30分、50分、100分時,可逐級換取“希望之星”、“智慧之星”和“未來之星”榮譽證書。學習方面則與自己的上一次成績比較,更加關注自我的進步程度,使之感受到戰(zhàn)勝自我時成功的喜悅。最后將個人積分卡的累積分數(shù)和學生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共同作為學生的期末成績,在召開家長會時向家長匯報,同時還要與下學期班委會評選、推薦校、區(qū)、市“三好學生”等掛鉤。這樣一來,既關注了結果性評價,又強調了過程性評價,更加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2. 及時總結,有準度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各方面表現(xiàn),及時作出總結。如勞動教育就是最為鮮活的教育!在勞動中,展現(xiàn)出的是學生的責任感、組織紀律性和他(她)內心世界的自私或無私……因此,在每次勞動前,老師都要做好動員、組織、分配;在勞動中,要參與其中,并仔細觀察每個人的勞動情況;勞動后,要馬上總結誰在勞動中表現(xiàn)積極、主動、不偷懶,誰又在勞動中嬉笑打鬧、不注意安全等,并用《細則》來獎懲。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老師可不是“糊涂蟲”,好孬都逃不出老師的眼睛。下一次勞動,你依然如是,長期堅持、自然生效!同時需要注意的是:(1)評價不能拖延到第二天,必須要及時;(2)抓住典型表揚或批評,要有代表性、有準度,否則學生要么會覺得表揚沒有價值,要么覺得“法不擇眾”批評兩句也無所謂。
3. 賞罰有方,有尺度
在集體中可能會有個別學生積習難改,要么經(jīng)常不寫作業(yè),要么打仗罵人,甚至讓科任老師上不了課。面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戒驕戒躁,冷靜處理;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批評為輔,幫助他(她)慢慢改正;細心觀察,多夸其閃光點,但決不可縱容姑息,要把握尺度;及時“掐尖”,豎起正氣。同時需注意:(1)批評時,要有確鑿證據(jù),公平、公正、對事不對人,不能總用老眼光看人;(2)決不可用“違紀大王”做班長。班主任決不能圖省事、急功近利,認為將“黑社會”老大一樣的人物委以重任,這樣就不會有人敢反抗了,其實不然,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他會像流感一樣迅速“傳染”給班里的每一個人,最終導致班風每況愈下。
三、教學為根——主次得法
我們的一切努力,決不是為了把孩子們管成“木頭人”,更不是為了去扼殺孩子們鮮活的個性,而是要在保證良好的衛(wèi)生環(huán)境與學習環(huán)境的前提下,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具備不斷求知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應該分清主次,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不失課堂這一教育主陣地。老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加強自身的品德與修養(yǎng),用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個孩子。四、無為而治——設法脫身
1. 班干部分權負責與教師常規(guī)監(jiān)督相結合
當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在一個月之內奏效之后,還要繼續(xù)親管半個月,然后根據(jù)情況將權力逐漸下放到班干部手中,由開始的“管好自己”即可,向同時“兼管他人”過渡。盡可能發(fā)揮好班干部的作用,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齊管共抓。
2. 極力爭取同事和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班主任決不可孤軍奮戰(zhàn),獨立治理亂班。班主任能否“平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領導和全體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而更重要的是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離開家長的配合,我們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烏有。為此,班主任要及時召開家長培訓會,讓家教意識淡薄的家長及時醒悟,明白自身的義務與責任;讓教子心切而又教子無方的家長掌握家庭教育要領。如果仍有個別家長“執(zhí)迷不悟”,班主任要不惜犧牲個人時間和精力,及時家訪,了解實際情況,然后再對癥下藥。
最終,學生們慢慢步入正軌,教師可以閑出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學或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教師的“無為而治”,恰恰是建立在“有為”的基礎之上的。我相信,只要我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治”不好的亂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