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香 張 靜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是當代教育的主旋律,而課堂教學則仍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小學數(shù)學課程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承擔著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要求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學生自覺、主動、愉快地接受教育,這是素質教育的內涵之一。要使學生自覺、主動、愉快地接受教育,我們就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大膽嘗試,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在一起。常言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眲?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使學生產(chǎn)生悱憤心理,促使他們的學習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呢?
(一)在教學中引進競爭意識
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好勝心強,一旦得到老師的鼓勵、表揚,會給他們帶來無窮樂趣,也會給他們增添求知的動力。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特點,特別是差生,對他們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在教學中引進競爭意識,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低年級教學中,每個同學都在書桌中放置一些小紅花,誰答對一個問題,誰就拿出一朵小紅花放在桌上,必要時教師給予表揚,待課結束時看一看誰得到的小紅花最多,優(yōu)勝者給予表揚,差者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看到自己的小紅花,聽到老師的表揚,會獲得成功的喜悅,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教學中發(fā)揮電教媒體的作用
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使靜變動,讓遠變近,使本來不易被學生接受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的作用,用豐富多采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一節(jié)時,如果單純地理解角的概念,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如果制成幻燈片,通過移動膠片演示角的形成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一)利用舊知參與新知形成過程
舊知是學生學習新知的基礎,是學生掃除障礙,使思維迅速進入學習最佳狀態(tài)的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創(chuàng)造條件把學生帶入到新知結構的創(chuàng)建中去。例如:在講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教師讓學生復習“商不變的規(guī)律”“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通過舊知識的復習,學生便很容易得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便使學生迅速進入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主動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反復揣摩,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動手、動口、動腦的條件和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沒有追求新知識的興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從何談起呢?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條件,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三、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別差異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體發(fā)展,強調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每個班級都包括好、中、差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其中中等生占大多數(shù)。承認學生差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每個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特長,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做到因材施教??傊?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意個別差異,使全體學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四、精心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每個學生的能力
練習是為了內化和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形成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每個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各不相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多層次的練習,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練有所得,使每個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都能得到理解,使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數(shù)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可以由已知條件到結論進行正向推理,也可以由結論到已知反向分析,還可以借助已學知識的結論或輔助條件進行側面的推理;有些問題從不同角度考慮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因而,在教學中不能只滿足于一題一解,凡能夠用多種方法解答的題目,就應該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從而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如:“2千克綠豆可生5千克的豆芽,照這樣計算,要生50.8千克的豆芽需要多少千克的綠豆?”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知識很快列式為:50.8÷(5÷2)。學生說出解題思路,老師又問:如果知道1千克綠豆能生多少千克的豆芽,這題還能不能用別的方法解答?學生紛紛議論,結果一部分同學又列式為:2÷5×50.8。讓學生再說解題思路,接著又問:這題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解答?最后又有少數(shù)同學列式為:2×(50.8÷5)。再讓學生說解題思路。這樣原來只能用一種方法解答的同學也從中開闊了視野,發(fā)展了思維,并且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shù)學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能力,考慮到其年齡特點、優(yōu)差生的差異,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去面對每個學生,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數(shù)學課堂素質教育的實施便會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