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香 李 力
【摘要】本文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分析作品中身為黑人的女主人公維奧萊特處于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制社會中,她不僅受黑人男性的壓迫,還要受到種族的歧視。人到中老年后,由于沒有生育,年老色衰的她找不到生存目標。她只能無可奈何地過日子,最終丈夫喬背叛了她,從而導致了她的命運悲劇。
【關(guān)鍵詞】《爵士樂》;中老年女人;同化;背叛
《爵士樂》是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的名作。它是繼《寵兒》之后再一次將筆伸向歷史背景之中美國黑人精神內(nèi)核的愛情故事?!妒澜纭冯s志曾贊譽為:“吟唱布魯斯的莎士比亞!”小說描寫了喬與妻子維奧萊特為了逃避貧窮和暴力,從南方鄉(xiāng)下來到大都會紐約謀生。二十年后,兩人的愛情和夢想都已在大都會中迷失,苦悶的喬愛上了十八歲的女孩多卡絲。有著同樣不幸經(jīng)歷的兩人,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慰藉和滿足。但當喬發(fā)現(xiàn)多卡絲跟其他男孩交往時,痛心地開槍打死了她……小說借爵士樂即興演奏式的方式敘述,推動故事的進展,令讀者猶如置身于上個世紀20年你紐約哈萊姆爵士樂師即興演奏的旋律之中。目前國內(nèi)對本書的研究主要是從敘事技巧、對黑人女性所遭愛的苦難等角度進行解讀。本文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分析作為黑人的女主人公維奧萊特處在傳統(tǒng)的男性社會中,她不僅受黑人男性的壓迫,還要受到種族的歧視。在男性社會長期的教導下,人到中老年的她,她已經(jīng)無意識地認同了男性社會中對女性的各種規(guī)范。由于沒有生育,年老色衰的她找不到生存目標。她只能無可奈何地過日子,最終丈夫喬背叛了她,從而導致了她的命運悲劇。
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男人一向握有全部的具體權(quán)力。女性世界被用來和男性世界相對照,可是她們從未構(gòu)成過一個封閉的、獨立的社會;女人只有被規(guī)定為“他者”。女人雖然說是人類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這個群體始終受男性的支配,她們在群體中處于從屬地位。男人在社會中永遠擔任統(tǒng)治的地位。這一意識形態(tài)是如此強有力,以致于處于壓迫地位的女人們,還要仰視男性,對男性在社會中的各種表現(xiàn)大加稱贊。男人制定各種制度來塑造女人,并通過各種手段使制度合理化。在幾千年的男權(quán)社會中,男人在女人心目中的地位猶如上帝在她們心中一樣,是絕對權(quán)威的象征——女人必須崇拜、服從、依附于男人,女人對男人的背叛或忤逆被看作與褻瀆上帝同樣是嚴重的不軌。久而久之,大多數(shù)婦女從內(nèi)心接受了自己比男人低等的感覺。
在男權(quán)社會里,女人要犧牲獨立意識和人格,將自己的智能和生命全部奉獻給某個男人或家庭,成為男人們眼中的賢妻良母。女人為男人提供各種服務(wù)。她們除了做繁重的家務(wù)活,還要為男人提供性服務(wù),而且還為男性傳宗接代。生兒育女也是女人不可抗拒的任務(wù)。女人只有通過做母親時才實現(xiàn)她的生理命運;生育是她不可推托的自然“使命”,因為她的整個機體結(jié)構(gòu)都是為了物種生存。也就是說通過生育的女人才是完整的女人。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維奧萊特沒有生育。她出生在貧窮的南方,小時候父親離家出走,母親獨自撫養(yǎng)她們幾個孩子。然而母親因為受不了貧窮,最終投井自殺結(jié)束了苦難。維奧萊特她從母親的殘死得出的最大教訓就是——永遠永遠不要孩子。她為了生活不被孩子拖住,為了生活更輕松一點,為了不再走母親的老路。她就一直沒有生過孩子。然而人到中老年的她,由于自己的皮膚,她越發(fā)覺得融入不了大都會——紐約的生活,她越發(fā)覺得自己孤獨。而且受到傳統(tǒng)社會的熏陶,在男權(quán)社會的教導下,她很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她自己也覺得沒有孩子是人生的缺陷。沒有孩子的她是不完整。結(jié)果她做了出格的舉動:偷孩子。在偷孩子不成的情況下,她養(yǎng)了好多鳥,其中一只還會說“我愛你”。她呵護孩子般地照顧她的鳥兒們。成天和它們談心說話。很多人為此斷定她是“瘋”了。她沒有瘋,在幾千年的男權(quán)社會教育下,她被男權(quán)社會同化了。她把男權(quán)社會的制度要求套在自己身上,覺得自己沒有完成女人的自然使命。她不得不說是男權(quán)社會犧牲品。
在父權(quán)制社會里,女人總是被描繪為青春、漂亮、富有吸引力。男人們總是熱衷于這些年輕漂亮的女人。年輕貌美的她們或者可以通過某個男人控制住世界。然而女人非神仙,不可能長生不老。在女人們步入中老年后,她們變得年老色衰,不再有吸引力,不再能取悅于他人。她無法再通過男人控制住世界。她會離開她的保護性職業(yè),她的原來的計劃會中斷,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成了孤家寡人。她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與愿望,將無法再實現(xiàn)了。作為女人,她或多或少被動地經(jīng)歷了她的命運,她仿佛覺得她的機會被人家奪走了,她覺得被人愚弄了,不知不覺地從青年滑到了中老年。她會發(fā)現(xiàn):她的丈夫、她的環(huán)境、她的忙碌,對她統(tǒng)統(tǒng)是沒有意義的。她覺得自己從來沒有被人感激過。她非??释旎卦?jīng)流逝的時間。然而她無能為力。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維奧萊特,她更是想留住青春。作為黑人的她在大都會生活,她不僅受到主流社會中白人的排斥,五十歲的她也受到了同是黑皮膚丈夫喬的冷落。由于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奔波,她過早地步入了老年。她失去了年輕時的激情。變的不再獨立自信,說一不二。受到年齡的困惑,她無法集中精力持家。她不再為丈夫做可口的飯菜,不再讓丈夫接近她。從小受父權(quán)制社會教育的喬無法理解妻子的生理變化。他沒有理會妻子的生理變化,只是一味從自己的要求出發(fā),覺得妻子沒有做好家務(wù),沒有伺候好他??吹狡拮诱旌网B兒們說話,覺得很不可思議。他不再和妻子有話語可交流。喬最終背叛了妻子維奧萊特。生老病死是社會的自然規(guī)律,每個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經(jīng)歷這些。然而在男權(quán)社會里,作為女人的我們卻要為自己所經(jīng)歷的自然規(guī)律付出沉重的代價。
由于維奧萊特步入人生之秋,她的生理機能開始衰退。無論是行為還是思想,都會發(fā)生重大的改變。有時還會伴隨瘋狂舉動。無論是維奧萊特由于做母親的渴望去偷孩子,還是因為性冷淡使得丈夫無法接近,亦或是由于精神無處寄托養(yǎng)鳥的舉動,都是她這個“危險年齡”的正常行為??捎捎谔幵谀腥私y(tǒng)治的社會中,這種行為是可恥的,不合理的。丈夫可以因為妻子的這些舉動而胡作非為。女人則要為自己步入中老年付出被背叛的代價。這不得不說是女人生命之秋的悲劇。
【參考文獻】
[1]潘岳、雷格譯《爵士樂》,???南海出版社,2006年版
[2]陶鐵柱譯《第二性》,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
[3]艾曉明 等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劉慧英著《走出男權(quán)的樊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版
[5]王岳川主編《女權(quán)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