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生產(chǎn)中,中耕除草往往要占整個蔬菜田管理用工量的50%以上。采用化學除草,不但可以有效防除雜草危害,還可節(jié)省大量人力物力。棚室等設施栽培的土壤溫度高、濕度大、藥效高,所以用藥量應較露地蔬菜田減少20%~30%,以免蔬菜發(fā)生藥害和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一、除草要點
棚室蔬菜化學除草應注意以下要點。
1.苗前用藥蔬菜田化學除草,多采用土壤處理。實踐證明:在播種前或播種后芽前用藥效果最好,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輕藥劑殘留對蔬菜的污染,以利于生產(chǎn)無公害蔬菜。
2.適時用藥除雜草最好在雜草萌發(fā)階段進行。一般的除草劑在雜草的萌發(fā)期使用效果好,而在雜草長到9厘米或分蘗后用藥則效果較差甚至無效。
3.均勻噴藥可濕性差的除草劑,容易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所以,噴施時要經(jīng)常搖動,保證均勻噴藥,否則下層藥液濃度過高,容易引起藥害。
4.交替用藥注意不可長期使用單一的除草劑,以防止雜草產(chǎn)生抗藥性、降低除草效果,給以后防治帶來不必要的困難。
5.土壤濕潤在施用除草劑的過程中,要求地面平整、土粒細碎、濕潤,這樣不但可以保證施藥均勻,而且可以給雜草萌發(fā)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雜草萌發(fā)一致,從而達到一次用藥殺死全部或大部分雜草的目的,從而提高除草效果。
6.及時覆土對易揮發(fā)、不能在陽光下暴曬的除草劑,在用藥后要立即覆土才能夠保證藥效。
7.選用持效期短的除草劑根據(jù)不同的蔬菜品種和生長期的長短,原則上應選用持效期適宜且短的除草劑為好,以縮短除草劑殘留污染的時間,確保食用安全。
8.執(zhí)行無公害標準蔬菜田進行化學除草,要嚴格按照蔬菜無公害標準進行,以達到蔬菜既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又安全。
二、技術措施
除草劑防除菜田雜草的效果,對蔬菜的安全性,與各地的氣候、土質(zhì)、蔬菜品種和耕種方法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對每一種除草劑的使用都要遵循“試驗、示范、推廣”的安全施用原則,以達到省工、安全、高效、高產(chǎn)值的效果。
1.合理選用除草劑品種除草劑的品種很多,不同的除草劑有不同的除草對象,不同的蔬菜又對除草劑有不同的適應性,因此,合理選用除草劑至關重要。根據(jù)試驗、示范證明,以下幾種除草劑對蔬菜安全、低毒。
(1)48%氟樂靈乳油,每畝100~150毫升,適用于大白菜、小白菜、芹菜、蘿卜、胡蘿卜、菜豆、豇豆,播種之前土壤處理;番茄、辣椒、茄子、甘藍、花椰菜,定植之前進行土壤處理。
(2)25%除草醚可濕性粉劑,每畝300~400克,用于菜豆、豇豆、胡蘿卜、芹菜,播種之前土壤處理;黃瓜、番茄、辣椒、花椰菜,定植之前土壤處理;也可與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50克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3)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每畝200~250克,用于芹菜、老根韭菜、胡蘿卜、芫荽,播種之前土壤處理。
(4)33%施田補乳油,每畝100~150毫升,適用于菜豆、馬鈴薯、豌豆、直插韭菜、十字花科,播種之前土壤處理;茄科蔬菜定植之前土壤處理。
(5)20%敵草胺乳油,每畝250~300毫升,適用于蘿卜、白菜、菜豆,播種之前土壤處理;茄子、番茄、辣椒、卷心菜、馬鈴薯、西瓜,定植之前土壤處理。
2.提高用藥質(zhì)量除草劑對雜草防效的高低和對蔬菜的用藥時間與用藥質(zhì)量密切相關。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掌握用藥量。必須做到“兩個準確”,即田塊面積準確、計算藥量準確。有機質(zhì)含量高的田塊,微生物分解除草劑,黏土對除草劑有吸附作用,因此對這類地塊的用藥量要適當增加,反之瘦田和沙性田塊用藥量要酌情減少。
(2)掌握用藥時間。氟樂靈、敵草胺、除草醚、撲草凈、施田補均屬土壤處理劑,主要通過雜草的幼根和幼芽吸收而產(chǎn)生效果,抑制雜草生長。一般在作物播種后出苗前或定植前施用。精禾草克是莖葉處理劑,是通過雜草的莖和葉吸收到植株體內(nèi)而破壞其分裂組織,用藥時間應在禾本科雜草3~6葉期為宜。
(3)土壤處理劑必須在雨后或澆水后噴藥,即土壤含水量在20%~30%時,除氟樂靈噴藥后要及時混土2~3厘米深,以防光解,其他類型的除草劑一般要保護好土表藥膜,忌混土和踐踏。
(4)掌握用藥兌水量。每畝藥劑兌水25~30公斤,必須均勻噴霧,使用的噴霧器無跑、冒、滴、漏現(xiàn)象。
(5)日光溫室和大棚使用除草劑時,高溫應注意通風透氣,以免產(chǎn)生藥害。
(6)黃瓜、萵苣、茼蒿對氟樂靈、撲草凈除草劑敏感,芹菜、胡蘿卜對敵草胺敏感,韭菜、大蔥等百合科蔬菜及菠菜對除草醚敏感,而且對前茬用過這幾種除草劑的田塊也很敏感。因此,使用要特別注意,最好不用,或換用其他除草劑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