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凱 韓 永 徐慶全
華國鋒的早餐以牛奶為主,有時會加個雞蛋羹,但他一直習慣在牛奶里放一勺或半勺咖啡。主食有時吃點烤饅頭片,或者油分較少的麻花,花卷,饅頭也會吃一點。菜則以圓白菜為主,或者炒洋蔥。華國鋒的牙口很好,喜歡吃烤得很硬的那種饅頭片。
與葡萄的約會
有媒體記者曾于1988年4月份拜訪過華家,華國鋒的妻舅透露:早在1985年,華國鋒就到北京郊區(qū)找了幾個葡萄園,學習如何種植和管理葡萄。
華國鋒的外孫女王蘇佳說,那些種果樹比較好的地方,比如香山、植物園,他們的工作人員有時也會跟華國鋒切磋一些果樹種植方面的經驗,包括葡萄。在最多的時候,這里種著五六十個葡萄品種。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不僅全家人共享,還要送給部隊的戰(zhàn)士?!拔兜勒娴暮芎??!蓖跆K佳說。
這樣的葡萄華國鋒卻只能吃1到2粒。上世紀70年代中期,華國鋒任主管農業(yè)的副總理,考察全國18個省、市,到上海時因肚子疼住院,才發(fā)現(xiàn)患了糖尿病。此后,他的飲食被嚴格控制——1988年,每天的主食被控制在140克,早上25克,中午65克,晚上50克。有時候也會破例。有一次吃餃子,華國鋒吃了10多個,還想吃,經過夫人韓芝俊的批準,又給了兩個。
王蘇佳認為姥爺對葡萄的判斷力非常神奇?!斑@葡萄還沒長出來,他就會告訴你,它在什么時候會長成什么樣?!?/p>
在力所能及的時候,華國鋒親自管理這些葡萄架。到了力不從心時,他就在一旁指揮,由司機、廚師、醫(yī)務人員或者警衛(wèi)戰(zhàn)士完成修剪的工作。“遇上刮風的日子,他就急忙出門捆葡萄?!?/p>
除了葡萄,院內還種了其他的果樹,有櫻桃,還有蘋果、李子、桃、核桃等。王蘇佳自豪地描述:一進這個院,滿眼都是綠。
在這個綠意盎然的院子里,韓芝俊每天五六點鐘就起床,先是在菜園里勞作,半個多小時后把華國鋒叫醒。華國鋒醒來后,會在院子里走一圈,或者在屋子里坐一坐,就到了早飯時間。
據王蘇佳介紹,華國鋒的早餐以牛奶為主,有時會加個雞蛋羹,但他一直習慣在牛奶里放一勺或半勺咖啡。主食有時吃點烤饅頭片,或者油分較少的麻花,花卷、饅頭也會吃一點。菜則以圓白菜為主,或者炒洋蔥。華國鋒的牙口很好,饅頭片喜歡吃烤得很硬的那種。
吃完早飯,華國鋒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看報上。報紙的種類很多,不僅有黨報,還有都市類報紙。華國鋒看報紙很癡迷,“有時候叫他吃飯,都叫不走他。”王蘇佳說。
午飯以面條為主。據跟隨華國鋒20多年的廚師謝師傅介紹,山西的那些面食像莜面、貓耳朵,刀削面,華國鋒都愛吃,還喜歡吃羊肉臊子
出生在山西省交城縣的華國鋒,一輩子都在吃家鄉(xiāng)的面食。
午飯過后,華國鋒一般要午休到下午4時。如果身體允許,他有時會見一到兩撥客人,客人來自全國各地,有山西的老鄉(xiāng),有湖南的老部下,有同時代朋友的后代,還有黨和國家的現(xiàn)任領導人。
晚飯則很簡單,喝點粥,吃點飯,有時吃個燒餅。粥以二米粥和南瓜粥居多。
“他還一直想看奧運?!蓖跆K佳說。今年8月1日曾出院回家時,家人以為能了了他這個心愿,但只在家待了兩天,就因為病情再度惡化又進了醫(yī)院。跟隨華國鋒8年的司機朱春華清楚地記得,8月2日奧運彩排給他票時,他說:“我老了,不去了,你們去吧。”
這一次住院,華國鋒就再也沒能離開醫(yī)院的421病房。
“他還要求我們做個節(jié)儉的人”
除了散步和練氣功,練字是華國鋒后來發(fā)展的一個鍛煉項目。
華國鋒的二兒子蘇斌說,父親近些年潛心練字,技藝大有長進,跟一些書畫名家也多有切磋。啟功對華國鋒的字曾給過很高的評價。華國鋒有時會參加一些小型筆會,家中的老照片曾經留下他與李鐵梁、姚俊卿等書畫名家切磋技藝的場景。
有人練字意在靜心,但華國鋒似乎一直很平靜。接近他的人說他比較能想得開,還用一個故事加以詮釋:華國鋒剛退下來時,有一段時間因心臟病住在北京醫(yī)院,當時《少林寺》剛開始熱映,醫(yī)護人員也心神不定,有人將此事告訴了華國鋒。華國鋒把這個片子調到醫(yī)院來放。醫(yī)生勸他別看,說里面打斗很兇,對心臟病無益。“勿憂,我知其戲均假?!比A國鋒說。
華國鋒腦子非常清楚,王蘇佳說,姥爺從來沒有叫錯過人名字。廚師謝師傅則對華國鋒的記憶力印象深刻,他說有些以前來的人,家人和他們都記不得了,華國鋒還記得很清楚。
對于子女,華國鋒一般不會嚴厲批評,但會要求他們好好努力,除了時時鞭策,“他還要求我們做個節(jié)儉的人,”王蘇佳說。
幾個子女,既無出國的,也無經商的,本本分分,普普通通。大兒子蘇華住在單位分配的房子里,同事對他的評價是:“很樸素,沒有架子,與同事關系很好。”
華家的客廳很高很大,足有七八十平方米,中間擺著一圈沙發(fā)。在客廳的南面,有七八個書柜一字排開,右邊是馬、恩全集,左邊則是一些線裝的古書。書柜上的書擺放得非常整齊,上面還有一只會報時的小鬧鐘。
華國鋒平時很少出門,不便可能是原因之一。有一年,他戴著口罩去地壇看廟會,還是被人認出,群眾擁擠圍觀,周圍的治安人員趕忙阻攔,有群眾還拿出相機拍照,華國鋒的口罩也被擠掉,他急忙坐車離去。
還有一次,華國鋒夜里去王府井,被一些工廠的工人發(fā)現(xiàn),問:“是華主席嗎?”華國鋒說:“我不是。”又說,“天已經晚了,快回去休息,明天還要上班。”
“華國鋒是個好人”
原副總理谷牧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說:“華國鋒是個好人。”這句話代表了許多人的看法。
“好人”的含又有多種,但從政治意義上講,最為人們所公認的一點,就是作風民主?!拔母铩苯Y束以后,黨內恢復了一些民主生活的生氣,政治空氣畢竟沒有“文革”之中那樣恐怖可怕,這是事情的一方面。從另一方面來講,華國鋒的克制,寬容態(tài)度亦即民主作風也不可忽視。
華國鋒的“兩個凡是”出臺后,輿論以“兩個凡是”為主宰。但是,胡耀邦和《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經過醞釀,聯(lián)合推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華國鋒對人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搞清楚,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達到團結。
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回憶這段往事時披露了一個細節(jié):在開啟中國改革的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期間,華國鋒定下的調子就是讓大家講話。他說:我是下了決心叫大家講話,既然把大家請來了,就要讓大家講話,集思廣益。后來,他還為自己的錯誤作了自我批評,要求停止對個人崇拜的種種宣傳。
離開權力核心后,他三十年一直是個“沉默老人”。他的民主作風,他的忠厚,博得了人們的稱譽。
選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