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小的時候,美國流行飼養(yǎng)寵物。孩子們纏著我給他們買一只寵物荷蘭豬。最終,我禁不住孩子們的央求給他們買了一只。不過,我讓他們答應我,一定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好好對待這只寵物。
但是,盡管孩子們很喜歡這只荷蘭豬,卻沒有好好照顧它。他們把它關在臟臟的籠子里,還總是忘了喂食。于是,有一天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沒有晚飯吃了,你們不好好照顧荷蘭豬,好幾天沒有喂它了,你們也餓一頓,體會一下小荷蘭豬的痛苦吧?!?/p>
孩子們全都沉默了。他們很快給小荷蘭豬換了一個清潔的新“住處”,還給它的窩里放上我們吃的野菜,水槽里加滿了水。
從那之后,我開始注意培養(yǎng)他們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習慣我讓他們明白自己小小的付出,會給別人帶來無限的快樂。關懷別人、給予別人并不一定非要做出多么偉大、多么了不起的舉動。帶領孩子們去養(yǎng)老院或者孤兒院做義工當然是關懷別人的體現(xiàn),但我們畢竟不可能每天都去那樣的地方獻愛心。所以,關懷別人、給予別人最基本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得以體現(xiàn)。
在釋迦牟尼逸事中有這樣一個“無財七施”的故事:
一個人跑到釋迦牟尼面前哭訴:“我無論做什么都不能成功,為什么?”
“這是因為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p>
“可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啊!”
“并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予別人七樣東西。第一,和顏施,就是用微笑和別人相處:第二,言施,就是要對別人多說鼓勵、安慰、謙讓、溫柔、稱贊的話;第三,心施,就是要敞開心扉,對人真誠;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動去幫助別人;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車的時候,把自己的位子讓給老弱婦孺;第七,房施,就是將自己已有空下來的房子提供出來,供別人來休息。如果你有了這七種習慣,好運會隨之而來?!?/p>
有一次,一位有三個孩子的母親非常擔憂地對我說: “老師,我家老二最近總在房間里待著,不出去玩,在房間里只是畫畫,別的什么也不做。而且他畫畫的時候只用紫色。我聽說孩子只用紫色畫畫是因為心理有毛病,所以我把蠟筆盒中的紫色全都藏了起來?!?/p>
我對她解釋說:“這孩子是因為覺得媽媽的愛被哥哥和弟弟奪走了才會這樣的,孩子用紫色畫畫并不是什么病態(tài),而是因為他的心得病了。他這是在用畫畫來把心里的‘病痛’排出去,如同煙囪里冒煙一樣?,F(xiàn)在你把紫色的蠟筆都藏起來了,就好像是把煙囪堵住不讓它冒煙,那這煙只能退回屋里,嗆得人睜不開眼睛。你應該讓孩子隨便使用各種顏色,包括紫色和黑色?!?/p>
我家大女兒有一次因為不聽話被我狠狠地罵了一頓。孩子以前從來沒有受到過這樣嚴厲的責罵,就嗚嗚地哭了起來,那天,她用黑色和紅色畫了我通紅的臉和漆黑的連衣裙。還有眼睛、嘴巴、鼻子全都是黑的。當時我就想孩子肯定害怕我了。假如別人看見了這幅畫我該多丟臉啊!我都不想讓她再畫了。但仔細一想,孩子可能以此來消除心中的憤怒,就讓她繼續(xù)畫。女兒就這樣連續(xù)畫了兩天黑紅色的媽媽,到了第三天,又開始用粉色來畫了。這三天,我為了安撫孩子受傷的心,花了不少心思。我想,幸虧可以從孩子的畫看出她的想法。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畫中的事物顏色、位置、形態(tài)來判斷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但重要的是不要因為這些判斷而不讓孩子畫畫,而應該鼓勵孩子畫出來,解開心里的疙瘩。這就如同診斷疾病的目的是為了治病一樣,從畫中判斷出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找到解決辦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寶寶的涂鴉作品在大人眼中可能不像畫,但對于剛過周歲的孩子來說,那可是他花費了很多精力才畫好的作品。
孩子畫畫是他們表達想法的方式,因為他們不能像大人那樣用語言表達出來。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畫畫的態(tài)度雖然不一樣,但有一點始終是不變的,那就是通過畫畫來表現(xiàn)內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