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季加孚 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主任,中國抗癌協(xié)會胃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委員,擅長腫瘤外科疑難手術,并對胃癌新輔助化療以及綜合治療有深入的造詣。
沈琳 教授,北京腫瘤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中國抗癌協(xié)會胃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消化系統(tǒng)腫瘤的內科治療,對胃癌化療、個體化治療及綜合治療有深入研究,在胃癌早診、癌前病變診治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癌癥,全球共同關注的健康問題,癌癥,奪去了很多人的幸福和生命,身患癌癥的他們痛苦絕望,呵護生命我們任重道遠,生命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為愛我們不懈努力,面對挑戰(zhàn),我們攜手前進,共譜人類抗擊癌癥的新篇章。對話希望,讓象征生命的財富絢爛多彩。
胃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就像一只兩頭開口的皮囊,上口連接著食管,下口連著小腸,這個皮囊的內壁長著厚厚的一層細胞,每天都在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胞整齊排列并嚴格保持著一定的細胞數(shù)量,當受到不良因素刺激,極個別細胞發(fā)生叛變,他們便開始瘋狂繁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胃癌。
現(xiàn)在胃癌的發(fā)展趨勢是怎么樣的?
答:每一年胃癌在全球大約新發(fā)病人有100萬,但是在我們國家就占到了40%多,就是說我們國家每年有接近40萬的胃癌病人是新發(fā)病人,對于全球來講100萬胃癌病人當中有70萬病人死亡,這個死亡率還是很高的,我們國家在全球的胃癌死亡中占了1/3,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跟以往比起來這是呈上升的趨勢嗎?
答:從國際上總體來說,它是緩慢下降的趨勢,但是在中國,還有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現(xiàn)在下降并不明顯,基本上處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平,但是總體上女性病人是緩慢的上升趨勢。
卜永剛先生胃不舒服可是有年頭了,在卜先生看來,誰都有胃不舒服的時候,自己常常饑一頓飽一頓的時候,這肚子一餓了胃可不就難受了,于是趕上胃實在難受了,卜先生就趕緊吃點東西安慰一下自己的胃口,偶爾他也用一些小藥自我調理調理,就這么一晃卜先生胃不舒服已經快十年了。2008年3月的一天,卜先生覺得自己的胃出奇的疼,感覺情況不妙的家人,連忙將卜先生送往醫(yī)院接受檢查,醫(yī)生們?yōu)椴废壬隽瞬±砘顧z,檢查結果令這一家人苦不堪言——胃癌。
卜先生是胃病的老病號了,他被診斷出胃癌和他之前的胃病有沒有直接關系呢?
答:現(xiàn)在認為胃癌的發(fā)生和胃病是有直接關系的,在臨床上我們可以常見到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這些都直接和胃癌有一定的關系。
卜先生確診之前就感到胃不適,這種不適是胃癌的一種提示嗎?還是到了很疼的程度了才算是胃癌的一個警示?
答:胃的不適有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不一定能說得出來是疼還是酸,它就告訴你我不舒服,甚至有點飽滿的感覺,但是這些都是胃癌非特異性的表現(xiàn),并沒有特異性的表現(xiàn)屬于胃病,或哪種表現(xiàn)屬于胃癌,所以等到出現(xiàn)很嚴重的疼痛的時候,那就是比較嚴重的征象了。
哪些疾病是直接導致胃癌的關鍵因素呢?
答:從流行病學調查來講,沒有哪個因素是絕對引起胃癌的必要的或惟一的因素,通常胃癌都是多因素造成的,但卜先生有慢性胃潰瘍的病史,這都是跟胃癌密切相關的,這是已經有明確的相關性的研究結果證實的。
哪些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胃癌的發(fā)生呢?
答:現(xiàn)在認為胃癌跟飲食是相關的,過去我們吃的一些腌制的食品,烤的熏的食品,有大量的致癌物質,跟胃癌的發(fā)生有很密切的關系,還有暴飲暴食,不定期的飲食,或者飲食總體結構不合理,跟胃病的發(fā)生都是有一定關系的。
生活當中有哪些因素會引發(fā)胃癌?
答:這個因素很多,一個是飲食,因為胃是一個接受器官,不潔的飲食或者不恰當?shù)娘嬍扯紩l(fā)胃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的一級因素,跟胃癌的發(fā)生是密切相關的,而且它從癌前疾病到胃癌,在這個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幽門螺桿菌怎么會在人體中這樣肆意而為呢?
答:幽門螺桿菌在胃中的存在確實很讓人驚奇的,因為胃內的環(huán)境是一個酸性環(huán)境,一般細菌在里面都是沒辦法生存的,惟獨這個幽門螺桿菌就存在于胃黏膜的角落里面,它可以在這種酸性環(huán)境當中非常舒服地生長。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覺得中國人整體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是很高的,應該是病從口入,與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系,我們的飲食習慣是共餐,大家全拿筷子在一個碗里吃飯,一交叉以后,一家人有一個得了,其他人用不了多久都會感染。
對于大多數(shù)癌癥病人來說,現(xiàn)在還是能夠普遍接受手術的方法的,手術對于癌癥治療有著怎樣的作用呢?
答:胃癌我們叫實體瘤,對于實體腫瘤,如果能夠做一個根治性手術,才有徹底治愈的機會,在綜合治療里,手術所起的作用是很關鍵的,就是說能不能做一個規(guī)范的手術,能不能做一個徹底根治性的手術,對于病人是非常關鍵的。
卜永剛先生手術過后的情況是怎樣的呢,2008年11月13日,此時距離卜先生手術7個月了,我們再次見到了他。卜先生術后身體狀況不斷好轉,提起幸福和諧的家庭生活,賦閑在家盡享天倫之樂的卜先生禁不住熱淚縱橫,感慨萬千。
像卜先生這樣能夠及早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會對治療的結果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答:早期胃癌的治療效果能夠達到多少呢?據(jù)統(tǒng)計有90%以上的人能夠治好,但是如果發(fā)展到四期胃癌,治愈的可能性都不到10%,這個相差是很大的,因此對于胃癌的早期診斷,早期發(fā)現(xiàn)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所謂的治好是到什么樣的程度?
答:和正常人一樣。所以說早期診斷,甚至這種篩查,應該是在國家層面去展開,老百姓應該有一種認識,對自己的健康有一種認識,就是說要定期去做檢查。
針對胃病,尤其是懷疑自己有發(fā)展到胃癌的可能性,需要做哪些具體的檢查呢?
答:現(xiàn)在有很多的手段,比如說像老百姓了解的X線檢查,實際上最直接的就是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對于胃癌的確診和診斷率是最高的,而且它特異性也最高。實際上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得還是很不夠,在日本胃癌的早診率可以達到60%以上,可想而知它的治愈率就非常高,在國際上是最高的。但我們國家的早診率只有10%不到,廣大的農村地區(qū)就更差,所以說對于一些高危人群,比如說你有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有抽煙,高鹽飲食,有家族病史的,要定期去做胃鏡檢查,等到超聲、CT看到了以后那都是晚期的,早期的只有胃鏡能發(fā)現(xiàn)。
現(xiàn)在胃部不適的人太多了,他們都有必要去做胃鏡檢查嗎?
答:如果你有這些危險因素,比如說我年紀40歲以上,同時我有胃病史,如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或者有一些家族性腫瘤,如腸道的息肉病,這樣的人都應列為重點篩查人群,還有可能在我們這個地區(qū)是非高發(fā)地區(qū),但是你是從高發(fā)地區(qū)來的,你也應被列為危險人群,要去定期檢查。
針對這些人,應該多久去做一次胃部檢查呢?
答:如果是高危人群的話,一般來講是2~3年查一次胃鏡,如果有癌前疾病,或者癌前病變的人,像有潰瘍病,有腺瘤樣息肉和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有不典型增生的,至少一年要做一次,這就要密切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