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有個縣令,新官初上任。為了表現(xiàn)出自己清廉愛民,剛到地方,就打馬揚鞭,帶著手下,浩浩蕩蕩到各地體察民情。每到一處,都由當?shù)剜l(xiāng)長、村長陪同,詢問農(nóng)事、社會風(fēng)氣,且拒收財禮,一時間到處頌揚,都道是來了個清官。
一日,縣令來到一個村莊。這是本縣最為富庶的村子,沃土良田,物產(chǎn)豐富,可稱是魚米之鄉(xiāng)。縣令見眼前稻浪翻滾,荷葉田田,鳥語花香,真?zhèn)€是良辰美景,不由得心中大喜。叫來村長,詳細詢問鄉(xiāng)野之事。村長聞得大人問話,忙陪著小心,誠惶誠恐,有一說一,治安如何、風(fēng)俗如何,一點不敢遮掩。縣令對他的應(yīng)答很是滿意,轉(zhuǎn)念一想,又問道:“村里的雞蛋如何賣?一文錢幾個?”
“回大人,一文錢三顆。”
縣令即刻吩咐隨從,拿出一萬錢,交給村長,要他買三萬顆雞蛋。村長捧著錢,高興地想著縣令大人如此照顧?quán)l(xiāng)村,慌著起身要去買蛋。卻聽縣令又說:“不要著急,我現(xiàn)在不等著要,蛋先放在你那里,等長大成雞后,我再派人來取?!贝彘L聽得此言,不禁目瞪口呆,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應(yīng)諾下去。
過了半年,縣令記得他買的雞蛋,估計已經(jīng)長成,就吩咐人去取??h吏們到村里走了一趟,拉回來三萬只雞。縣令大喜,吩咐縣吏們拿去集市全部賣掉。一只雞價值三十文,共計賣得三十萬錢,半年就獲利三十倍,卻沒有花費一分毫的飼料。
轉(zhuǎn)眼到了春天,縣令又下鄉(xiāng)視察??吹缴狡律洗渲裼?,喜不自勝。叫來村長,問他:“你這個村子,竹林茂盛,不知道竹筍怎么賣的?”
“回大人,一文錢五株。”
縣令立刻叫人拿出一萬錢,交給村長,要買五萬株竹筍。接著告訴村長,“我現(xiàn)在不需要筍,先寄放在竹林中,替我好好照料。”這個村長也是有苦不能言,只得收下錢。
如法炮制,到了秋天,縣令著人將長成的竹子全部賣掉,一株十文,共計賣得五十萬錢,獲利五十倍。
這是史料上記載的真實故事,講述了古代貪官的生財之道,讓人嘆為觀止。如此不著痕跡,爐火純青,老練狠辣的手法,可以稱得上貪吏中的高手。成本與收益差異之大,恰如是種豆得瓜。近日看到報道,說是一些官員低成本獲得企業(yè)的原始股,待得公司運作上市,就等待時機拋出,獲利可達數(shù)十倍乃至上百倍。這種策略與那個“買蛋得雞、買筍得竹”的縣令,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