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直被奉為“圣人”、“素王”:倍受推崇,這些地球人都知道。然而,古往今來,在每次“尊孔”或“批孔”運動中,孔子要么被神化、要么就被妖化??傋屓丝床坏揭晃徽鎸嵉目鬃?。
隨著孔子思想、孔子學校、孔子電影等熱潮的興起,孔子又一次從普通人變成“圣人”,他所有的觀點似乎也一夜間變成經(jīng)過2000多年歷史實踐檢驗的真理。他本人似乎又成了與一切負面無緣的“教主”。這些是長眠地下的孔子怎么也沒想到的,也與他本人意愿背道而馳。孔子的“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就說明他否認自己是圣人的。這些似乎更能說,中國乃是一個喜歡制造神魅光環(huán)的國度。說一個人好。就“一俊遮百丑”,全是高風亮節(jié);說一個不好,又大肆曝光其陰暗面、隱私、臭事,使其失去任何人信賴和敬仰。對于這種現(xiàn)象,魯迅先生看得最深刻,孟子稱孔子為“圣之時者也”,魯迅便接過話茬說:“倘若翻成現(xiàn)代語,除了‘摩登圣人’實在也投別的法”(《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孔夫子》),真是點中了時下“孔子熱”現(xiàn)象最要害的穴位。
其實,孔子有許多觀點一直是受爭議甚至批判的。比如天下的婦女對孔子“惟女人與小人難養(yǎng)也”一說都有成見,一位極力倡導“仁、義、禮、智、信”的圣人怎樣如此污辱“母親”人格。還有孔子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yōu)則仕”等觀點的群眾基礎也不太牢固。孔子一生主要從事私人講學、普及知識,對此古往今來都備受稱道。古語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大概就是對他推廣普及教育的評價。但緊跟著孔子來了個“學而優(yōu)則仕”。又把肯學習、不想當官或沒有條件當官的人弄糊涂了。
更有意思的是,從孔子許多學說中都能看到,他時常做夢,夢見周公。這自然就是孔子做官情結的流露和宣泄,也與“學而優(yōu)則仕”觀點吻合。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弟弟,魯國第一代君主。而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正是札崩樂壞、社會變革。舊秩序正加速瓦解的時期,他渴望的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于是總希望有一個可供施展復禮的政治平臺,像周公那樣“登泰山而小天下”??墒窃旎?,孔子除了在魯國短暫任職外,周游列國想謀求施展政治才華的愿望都一一落空了。于是,我瞎猜,孔子便鼓勵他的弟子以及徒子徒孫們發(fā)奮學習,實現(xiàn)他未盡心愿:奔向仕途。
今天看來,作為歷史人物,孔子的貢獻和影響遠遠大于周公。但很多人并沒有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角度,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他與周公,而且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激勵下,極盡全力投奔官場想做“周公”,沒有條件的創(chuàng)造條件甚至采取卑劣手段謀官、升官……
我也是孔子的“粉絲”,提此觀點并非是要跟誰過不去,只是覺得在新一輪“孔子熱”中應該記?。喝吮雀拍罡匾?。弘揚孔子、不必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