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解讀與誤讀

    2008-12-31 00:00:00汪成法
    博覽群書 2008年9期

    看自己的讀書筆記,第一次讀畢《解讀周作人》的時間是2001年6月8日,距離這一次開始重讀剛好整整七年零一個月。當(dāng)然,上一次所讀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這一次所讀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是十四年之后的修訂重版本,其中增加了“附錄”部分的四篇文章。

    七年之后再讀,居然感到書中觀點以及議論毫不過時,而這大概也就是作者和出版社敢于重印此書的理由所在吧。當(dāng)然,更直接的理由應(yīng)該是這本書在學(xué)界的久獲盛譽以及蹤跡難覓,但這其實還是由著作本身的質(zhì)量所決定的。

    重讀之后不免有所感慨:感觸最深者居然還是和七年前所留下的印象一樣,即此書最突出一個特點亦即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完全從自己的閱讀感受出發(fā)、用自己的語言來展開論述,這樣就和一般學(xué)術(shù)味或者學(xué)究氣更濃的研究論著拉開了距離。至于何以如此,首先可能和劉緒源在寫作時的“業(yè)余”心態(tài)有關(guān):他是因為自己讀書有了感興而開始寫作,而這樣的研究寫作其實并不是他個人的本職工作,因此就不含有為謀生而寫作的心態(tài)焦慮,也不必為寫法是否符合所謂的學(xué)術(shù)規(guī)范而畏首畏尾。當(dāng)然,這大概也和研究對象有關(guān):印象中以研究周作人知名的學(xué)者,無論是年歲較長的舒蕪和錢理群,還是稍為年輕一輩的孫郁和止庵,其研究周作人的著作在表達(dá)上都有一種相對自由的傾向,想來應(yīng)該是在研讀周作人作品的過程中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當(dāng)然,作為研究著作,一般的學(xué)術(shù)理路還是必須遵守的。即如劉緒源這部顯得略為不衫不履的著作,其實也是有著一個相對比較系統(tǒng)的框架的,正如他自己在原來的后記中所說,大致就是以“澀味”與“簡單味”來界定周作人文章之兩種不同的寫作風(fēng)格,再將其與周作人的老人心態(tài)和兒童心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分析,并且以之為標(biāo)準(zhǔn)來審視周作人散文在當(dāng)時文學(xué)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從全書的分析來看,這兩個概念的選定還是非常合適的,確是有助于研究者——以及讀者——更準(zhǔn)確地把握周作人的創(chuàng)作取向及其獨異之處。至于作為主題展開部分的第二章和第六章對周作人與魯迅、俞平伯、廢名之間異同的比較,如果參照后來出版的孫郁著《魯迅與周作人》《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二書,就可以看出,劉緒源在這里簡單提到的一些觀點,后來在孫郁的著作中都得到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分析,而兩人在很多問題上的結(jié)論是基本一致的。

    不過,作為全書主體部分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將周作人散文分為雜著、小品和書話三類,似乎還顯得不是那么恰切,論者自己在分析中也不得不一再說三者之間,尤其是小品和書話之間殊難明確界定。究竟應(yīng)該怎么給周作人散文分類,這是一個比較難于處理的問題。周作人自己在1926年8月10日所寫的《藝術(shù)與生活·自序一》中曾經(jīng)將自己的文章區(qū)分為“論文”與“隨筆”兩種,大致就是將收入《藝術(shù)與生活》中的文章看作論文,而其余諸文則是隨筆。其后,在1940年2月26日所寫的《書房一角·原序》中總結(jié)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時又這樣說:

    我寫文章,始于光緒乙巳,于今已有三十六年了。這個期間可以分做三節(jié),其一是乙巳至民國十年頃,多翻譯外國作品,其二是民國十一年以后,寫批評文章,其三是民國廿一年以后,只寫隨筆,或稱讀書錄,我則云看書偶記,似更簡明的當(dāng)。

    也就是說,其散文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批評文章和隨筆,二者可以寫作時間為界來劃分。但是,周作人晚年的那些短文固然可以看作隨筆,其早年《雨天的書》之類的作品,似乎也不能就算作批評文章的,實際上也確是更加接近于后期的隨筆,所以并不能真的就以時間來區(qū)分的。我個人比較傾向于以論文、雜文和隨筆來分:一般正襟危坐談?wù)搯栴}的是論文,包括早年《藝術(shù)與生活》中的篇章,也包括1940年代《中國的思想問題》諸文;《談虎集》一類直接進(jìn)行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的文章,屬于雜文;其余占了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大部的,都算是隨筆。但如果以此為標(biāo)準(zhǔn)來分類,具體操作起來也很麻煩,并不見得就比劉緒源的分類更為合理。大致來說,作者在寫作時就是隨意命筆,根本不存在什么文體意識在胸中,研究者(包括作者本人)為了分析和言說的方便來硬加區(qū)劃,標(biāo)準(zhǔn)難定自然也就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了。

    說到對劉緒源的這一觀點不太認(rèn)同,就不能不再提到作為這本書新序的舒蕪先生之《真賞尚存斯文未墜》一文。這本是《解讀周作人》一書1994年初版后舒蕪所寫的書評,劉緒源認(rèn)為說得很好,于是在新版時就以之為代序,取代了原來潔泯的那篇序言。舒蕪此文首先發(fā)表于1995年第5期的《讀書》雜志,我還是先讀此評而后再尋找并拜讀劉緒源的原著的。但是現(xiàn)在重讀,卻覺得也許舒蕪是誤讀了劉緒源的意思。

    舒蕪在文章中引述了劉緒源關(guān)于周作人那些“更平淡樸素,一眼望去更找不到好處的本色文章”的議論之后,接著論道:

    閱讀周作人可以分為從低到高的五個層次,第四層是“能知周作人中年以后那些‘文抄公’之文的價值,而對于那些不大抄書的完全本色文章的價值未能充分看重者。最高一層是能明確推重他晚年那些完全本色文章的成就超越早年名作之上者”。

    顯然,舒蕪這里所說的“完全本色文章”,是指周作人晚年所寫的那些“不大抄書”的文章,具體來說就是從《藥味集》《書房一角》之后的那些文章,甚至可以說包括周作人1949年以后的散文,因為抗戰(zhàn)勝利之后或者就是他本人六十歲之后才算是周作人的“晚年”吧。但是劉緒源在這本書第153~154頁詳細(xì)分析后宣布為“真正的本色文章”的作品,卻是寫于1935年10月、曾經(jīng)收入《苦竹雜記》的《隅田川兩岸一覽》一文,正是典型的“‘文抄公’之文”,顯然并非“不大抄書”才算“本色文章”。至于周作人1949年之后的散文,劉緒源在寫于1993年的后記中曾經(jīng)說過:“到解放以后,別的作家不說,就連周作人自己的散文也時或不如以前?!焙竺嬉痪?,在1994年的初版中是這樣寫的:“就連周作人自己的散文也大不如前了?!睉B(tài)度更加明確。由此可見,劉緒源和舒蕪對周作人晚年散文的評價是不一樣的,舒蕪說自己是讀了劉緒源此書才認(rèn)識到周作人“晚年那些完全本色文章的成就”,其實是一種誤讀。劉先生所說的“本色”,是相對于周作人“較多地運用了技巧的文章,如早期鋒芒較露的雜文,或那些色彩比較鮮亮的小品”而言的,即相對于20年代的這些作品,周作人三四十年代的書話類散文屬于本色文章,看不出運用了什么技巧。

    舒蕪的這種誤解,劉緒源似乎沒有發(fā)現(xiàn)。當(dāng)然,也可能是他另有理解:雖然覺得舒蕪的這一闡釋和自己的本意有距離,但全文在總體上還是言之成理、可以自圓其說的,因而不妨對此誤解聊且忽略不計。若是這樣,其實倒不妨在“新版后記”中略加說明的。

    除了舒蕪對劉先生原書的誤解之外,劉緒源在這本書中還有幾處表述不太準(zhǔn)確的地方,附帶在此一并指出。

    第51頁提到周作人在1927年的那次逃難,說是“自‘四·一二’之后不久,《語絲》被封,周作人與劉半農(nóng)被迫逃難,避往菜廠胡同一日本友人家”,并說“這是周作人成年后唯一的一次逃難”。其實這樣說是不準(zhǔn)確的。周作人的這次逃難是在1927年的10月底,是因為北京的北新書局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查封,《語絲》被迫???,這雖然是發(fā)生于“四一二”之后,但和蔣介石制造的“四一二”關(guān)系并不大。而且,這也不是周作人“成年后唯一的一次逃難”。十年前,1917年7月,剛到北京不久的周作人就因為遇上了張勛復(fù)辟事件,于7月7日至14日和魯迅一起移居崇文門內(nèi)船板胡同新華旅館。1927年這次,已經(jīng)是周作人到北京后的第二次逃難了。

    第72頁中間:“所以曹聚仁說‘隱者多是帶性負(fù)氣之人’?!钡?78頁再次引用此語。按:此語見曹聚仁1934年所寫的《從孔融到陶淵明的路》一文,但曹文明明寫的是:“朱晦庵謂‘隱者多是帶性負(fù)氣之人’?!币簿褪钦f,這是朱熹的話(原出《朱子語類》卷140),曹聚仁只是轉(zhuǎn)述而已,不能直接就說是曹聚仁的話的。

    第165頁注釋8中的《胡適往來書信集》,應(yīng)作《胡適來往書信選》。

    第196頁第二段開頭:“絕句的特點,是簡練而又跳躍。一首詩所表現(xiàn)的,常常不是一個場景,而是一連串的場景,場景與場景之間,沒有連綴和過渡;有時一句詩中就包含著幾種物象,也都不用連綴,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就是著名的好例?!彼娋涑鲎詼赝ン薜穆稍姟渡躺皆缧小罚骸俺科饎诱麒I,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痹婋m著名,引在這里卻不是一個“好例”,因為這里討論的是“絕句的特點”。

    另外,閱讀中還校出兩個錯字:第47頁第6行的“大事大非”,應(yīng)作“大是大非”;第120頁第6行的“面竹題記”應(yīng)作“畫竹題記”。

    劉緒源是一個對自己的文字非常講究的人,看這部《解讀周作人》新版對舊版中一些極細(xì)微處的文字改動就可以知道。這里指出書中的幾處失誤,希望在重印時能夠得到更正,同時,也希望此書能夠早日重印。

    (本文編輯:李 焱)

    合水县| 诸城市| 大名县| 江北区| 瓦房店市| 河东区| 隆昌县| 新宁县| 汽车| 大冶市| 石台县| 佛坪县| 昭觉县| 湖州市| 瑞安市| 同仁县| 株洲县| 霍州市| 江永县| 荣成市| 乳山市| 陇西县| 团风县| 嘉义县| 晋州市| 林西县| 宣化县| 尤溪县| 武清区| 靖远县| 白银市| 大港区| 深水埗区| 荆州市| 广西| 房产| 泸州市| 山阳县| 门头沟区| 香格里拉县|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