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學初中部的一位班主任很想了解班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他知道如果通過“正常渠道”——讓學生對老師和盤托出不太現(xiàn)實,于是,這位班主任利用體育課學生不在教室的時間與班長一起 “查抄”了全班學生的書包。方法不甚光明磊落,可確實查出了不小的問題:全班五十多名學生中,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同學書包里藏有內(nèi)容不夠健康或是不適宜少兒閱讀的書刊。事后,這位班主任又逐一追查了這些書刊的來源,多數(shù)學生的答案是:書是從家中的書櫥里取來的,爸爸媽媽在家就??催@類書。
一個小小的初中班級里竟有二十多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課外吸食起成分不良的“精神食品”,這一調(diào)查結果讓人觸目驚心。尤其是想到這些書籍不是來自街頭書攤,也不是來自不三不四人物之手,而是出自自家書櫥,這就不免讓人感慨。
如今,隨著人們經(jīng)濟狀況的好轉,多數(shù)家庭在物質生活得到改善之余,也紛紛重視起家庭的“文化建設”來。于是,書櫥便成了相當一部分家庭必備的“文化景觀”,不少家庭競相選購、珍藏起各種文學、科技、理論書籍,此誠為提高我們民族文化素質的善舉。但我們也看到,一部分人由于受自身思想、文化素質和審美趣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不辨良莠,不分優(yōu)劣,所謂讀書就是一味滿足自己的低級趣味和不良嗜好,以至于時常購進或是借閱一些內(nèi)容不健康的書刊,而且讀時不避孩子,讀后隨手亂拋,甚至將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書刊堂而皇之地陳列于書櫥當中。
時下,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有成人化趨勢,究其原因,撇開復雜的社會因素不談,與不少孩子過多接觸網(wǎng)絡、影視、報刊等諸多媒體以及書籍中的“很黃很暴力”內(nèi)容不無關系。在他們面前,如果家長總是對某些“少兒不宜”的書刊愛不釋手且津津樂道,這必然會誘發(fā)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亦想一睹為快,乃至藏進書包,帶到學校,進而與同學“互通有無”。
因此,要使下一代健康成長,我們就不能僅僅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吃飯穿衣或是智力投資上,更需要為他們備下健康、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品”。這除了要學校、教師做出努力之外,更需要每個家庭在精神方面也來個“糧草先行”——為孩子精心選擇好的書籍報刊,在家庭里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讓我們的書櫥書柜保持健康文明、清新高雅的格調(diào)。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給他們營造一種沒有污染的文化氛圍是整個社會的責任,當然這更需要每個家庭、每位家長的配合。我們?yōu)槿烁改刚邞斕岣咦陨淼乃枷胛幕仞B(yǎng)和審美情趣,多讀一點上檔次的書,同時注意管好自家的書櫥,將那些有可能影響到孩子健康成長的文化垃圾隨時清掃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