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早年經(jīng)商,后由鮑叔牙舉薦,被齊桓公委任為相,從政四十年,是春秋時期一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經(jīng)濟(jì)思想家。
管仲任齊相,鮑叔牙功不可沒。鮑叔牙是管仲的老朋友,又是齊桓公的老師。齊桓公起初想讓他做相國,他則極力推薦管仲,說自己和管仲相比有“五不如”:“寬惠愛民,臣不如也;治國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結(jié)于諸侯,臣不如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執(zhí)袍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還進(jìn)一步對桓公說:“如果您只想治理好齊國,有我和高傒輔佐就足夠了,但如果您想稱霸天下,就非依靠管仲不可。”在他的力薦下,齊桓公放棄了對管仲曾射自己一箭的怨恨,不但任其為相,還尊為“仲父。
管仲登相位,果然不負(fù)眾望,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成就齊國霸業(yè),終其一生“國富兵強(qiáng)。諸侯不敢叛”。
“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為急務(wù)?!比瞬攀鞘聵I(yè)之本,人才建設(shè)是根本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