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漸漸只知冷熱,無論節(jié)氣。當(dāng)然了,城里人大多是沒有閑心、閑情、閑空來理會節(jié)氣的。雨水干我何事,我又不種稻子;驚蟄干我何事,我又不逮蛐蛐!有太多比節(jié)氣更實在的事情需要不分日夜地操勞呢。
城里人總是以“只知利益,無論其他”的精致生活為自豪的。然而同時,這種精致生活也是自私、荒唐的。那光鮮的果殼是虛幻的,這與城市的熱鬧是虛幻的熱鬧一樣。
自從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平原上,建立了烏爾城邦,從而使得城市像星星之火燎燃整個世界,人類徹底與其他動物區(qū)別開來。城里人在狹窄的空間里擁擠著生存,必得有“鷺鷥腿上劈精肉”的智慧和雄心,于是大腦的溝回得到充分發(fā)育,人也就越來越聰明。聰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去蕪存精,把一切不實的東西包括節(jié)氣之類全部從生活里剔除掉,一切為實在的金錢和利益讓路。
城市的熱鬧的確是虛幻的熱鬧。密集的高樓、擁擠的人群和魚貫出入的車輛,看上去繁華艷美,事實上不過是一大桶堅硬的泡沫。越是堅硬的東西,往往越是經(jīng)不住時間。想想烏爾、龐貝、樓蘭、尼雅這些早已消逝的古城,它們宿命式的消亡就證明了這一點。而相反,越是柔弱的東西,很可能越是萬壽無疆。譬如我們腳下的泥土,它們既是公元21世紀的泥土,也是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侏羅紀的泥土,而且,它們必將一直與時間同在。
下一個冰川期過后,假如人類重生,假如重生的人類理智一些,我想他們就不會再大張旗鼓地大搞城市建設(shè)了,而是安于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