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國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興地掛在客廳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zhǔn)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樣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知。讓我們凡事多往好處想,以致少生煩惱、苦惱,而多有喜樂、平安。
(岳定勇摘自《知識窗》 2008年第10期)
螢火小語:如同兩人看見一個盛半杯水的杯子,一個人看到少了半杯,而另一個人為還有半杯水而高興。歸根結(jié)底,心態(tài)的不同,來自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在這滿山遍野的雛菊中,我是最美麗的一朵,”一朵雛菊在群芳中獨自遐想,“但是和這么多的同伴在一起,沒有誰會注意到我的美麗,這太讓我傷感了?!?/p>
一個天使聽見了它的心聲,說道:“但是你很漂亮啊?!?/p>
“可是我想獨自芬芳,想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我的美麗?!彪r菊解釋道。
為了讓它不再抱怨,天使將這朵雛菊移到了一座城市的中心廣場。
過了幾天,市長帶著園丁來到這座廣場,他想改變一下廣場的面貌:“這里看起來太單調(diào),把這些花都挖掉,種上成片的天竺葵。”市長吩咐身邊的人。
“請等一等,”那朵美麗的雛菊尖叫起來,“你那樣做會殺死我的。”
市長彎下腰仔細看看它,又看了看周圍:“真是一朵漂亮的花,可惜怎么只有一朵,要是再多一些,倒是一個不錯的景觀。”市長惋惜地搖搖頭,“可惜,只有你一個是無法組成一個花園的?!?/p>
說完,市長順手將那朵雛菊從地上拔了出來。
(肖進摘自2008年10月20日《巢湖日報》)
螢火小語:特立獨行,只有在適宜的地方,才顯現(xiàn)它的優(yōu)勢,否則,就是它的劣勢。
后院有六缸荷,整個夏天此起彼伏開得轟轟烈烈,我只要有空,總是會去院子里站一站,沒時間寫生的話,聞一聞花葉的香氣也是好事。
雖說是種在缸里,但因為緊貼著土地,荷花荷葉仍然長得很好。有些葉子長得又肥又大,亭亭玉立,比我高了許多。
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荷葉間,露出水面到某一高度才肯打開的葉子才能多吸收陽光,才是好葉子。
那些在很小的時候就打開的葉子,實在令人心疼,顏色原來是嫩綠的,但是在低矮的角落里得不到陽光的命運之下,終于逐漸變得蒼黃。細細弱弱的根株和葉片,與另外那些長得高大健壯粗厚肥潤的葉子相比,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還不如浮萍的青翠。
忽然感覺到,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會有這種相差吧。
太早的炫耀,太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但是,沒有根底的陶醉畢竟也只能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怎樣才能知道哪一個時刻才是我應(yīng)該盡量舒展我一生懷抱的時刻呢?怎樣才能感覺到那極高處陽光的呼喚呢?
(辛麥摘自《閱讀與鑒賞(初中)》2008年第5期)
螢火小語:生命是一個積蓄力量并綻放美麗的過程,生命之花只有在適宜的季節(jié)綻放,才會繁盛并富有生命力。青春,就是人生積蓄力量與美好的時候??!
在一次旅行行經(jīng)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中古老景觀的一絕——龍門石寨時,聽導(dǎo)游介紹這里生長著一種爬行的松樹。我很好奇,俗話說:坐如鐘,站如松。竟然有會爬行的松樹?它在什么環(huán)境下生存,長什么樣子?
在見到這種爬行的松樹前,我確實難以想象,在火山噴發(fā)巖漿形成的茫茫熔巖巨石中,草木何以生根,松樹何以立足。據(jù)說火山噴發(fā)溫度高達1200多度,巖漿流經(jīng)之處巖石融化,草木成灰。需經(jīng)上百年,甚至上千、上萬年后,才由鳥兒銜來、風(fēng)兒吹來的種子散落在石頭縫隙的土灰中,漸漸長出來一些根基淺薄的草木來。爬行的松樹就是順應(yīng)這種環(huán)境而生的常綠灌木,當(dāng)?shù)厮追Q爬地松。其枝干貼近地面伸展,小枝密生,耐瘠薄,遇土灰則長,遇禿石則爬,匍匐而行,艱難而執(zhí)著地給歷經(jīng)滄桑歲月焦黑如炭的熔巖增添一抹綠色,一點生機。
石壓筍斜出,巖垂花倒開。爬地松再次驗證適者生存的永恒真理。環(huán)境可以很惡劣,形態(tài)可以不美麗,松樹可以不站立,但只要生命不屈,精神不垮,就會贏得尊重,值得喝彩!
(小溪摘自《小溪流》2008年10月)
螢火小語:生命的韌性不但是頑強和不妥協(xié),更是爬行松這種隨境遇而曲折攀行的生存態(tài)度。比起磅礴的壯美,這種曲折的韌性更讓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