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新
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將上衣統(tǒng)稱作“衣”,下衣則統(tǒng)稱為“裳”?!耙律选币辉~,實際是上衣和下衣的合稱,即指今天的衣褲?!熬G兮衣兮,綠衣黃裳?!?《詩經(jīng)·邶風(fēng)·綠衣》)古人雖以“裳”作為下衣的代稱,但下衣還有具體的名稱,其中主要有裳、绔、裨等。
裳,古時又寫作“常”。常,即裙?!俺#聨?裙)也?!?《說文解字》)西漢學(xué)者劉熙的解釋更加具體?!叭梗氯阂?。連接裾幅也?!?《釋名·釋衣服》)裙是長至腳踝?!榜?,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常兄踞也”(圖1)。
先秦時期,男女的服裝式樣差別不大,裙也是男女通用的服裝,男子也穿裙(圖2)。東漢經(jīng)學(xué)家劉玄對“裳”的樣式,有簡要的介紹。“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說文解字》劉玄注)即古人縫制的裙,前面需用3幅寬的絲帛,后面用4幅寬的絲帛,一共為7幅寬的絲帛,約合今天的3米多。古制,絲帛幅寬一般為二尺二寸。
裙在先秦時期,還不是單獨(dú)成衣的服裝,而是與衣相連的?!肮胖爸疲律严噙B。”到西周時,衣、裳開始分離,且逐漸作為女性的專用服裝?!爸林芪耐?,令女人服裙,裙上加翟(野雞的羽毛),衣皆以絹為之。”此后,裙的樣式、花色和功能不斷增多?!笆蓟试辏瑢m人令服五色花羅裙,至今禮席有短裙焉。襯裙,隋大業(yè)中,煬帝制五色夾纈花羅裙,以賜宮人及百僚母妻。又制單絲羅,以為花籠裙,常侍宴供奉宮人所服。后又于裙上剪絲風(fēng)綴于縫上,取象古之榆翟。至開元中猶有制焉?!?馬縞《古今中華注》)即從秦代以后,在裙裝中又增添了短裙、襯裙等(圖3)。
后代的裙裝,在花色、樣式上又不斷變化,名目繁多。據(jù)《西京雜記·趙飛燕外傳》記載,西漢成帝時,有宮女趙飛燕極善舞蹈。一天,趙飛燕身著紫云英色裙,陪漢成帝同游太液池。鼓樂聲起,她翩翩起舞,舞姿婀娜嫵媚。突然大風(fēng)驟起,體輕如燕的趙飛燕竟被狂風(fēng)吹起。宮女們見狀,連忙抓住她的裙子,將她救下。裙子也因拽扯而出現(xiàn)許多褶皺,不料有褶皺的裙子較之原來的平挺狀更加好看。從此,褶裙邊風(fēng)行于宮中,后又流傳到民間。成為裙裝的一種樣式。
入唐以后,婦女更盛行穿裙。從此裙與用于固定發(fā)髻的釵,就成為女子專用的服飾,“裙釵”一詞也就成為女子的代名詞。此后,裙裝的樣式、花色繼續(xù)增多。
裙在后代雖然作為女子的專用服裝,但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男子著裙依然存在。如清朝官員就將裙作為參加朝禮的專用服裝?!俺?,禮服也,著于外褂之內(nèi),開衩袍之外,朝賀、祭祀用之?!?徐珂《清裨類鈔》)
古人的下裝除裙外,還有绔。绔是褲的異體字,也稱脛衣,即為下身穿著在外的服裝?!扮?,蓋古之裳也。周武王以布為之,名日褶。敬王以繒為之,名日禱,但不縫口而已,庶人衣服也。”(《中華古今注》卷中)(圖4)不過,古人的绔最初僅有兩條褲腿,即相當(dāng)于后代的套褲。“绔,跨也。雨足各以一跨騎也?!?劉熙《釋名·釋衣服》)(圖5)古人因家境不同,绔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有錢人家常用一種十分精細(xì)的生絹縫制绔。這種生絹,成為“紈”。后人遂以“紈绔”一詞,專指家境富貴而不務(wù)正業(yè)者,如“紈绔子弟”。
裨,也是绔的一種(圖6)?!榜?,三代不見所述。文王所制裨,長至膝,謂之弊衣,賤人不可服,日良衣,蓋良人之服也。至魏文帝賜宮人緋交襠,即今之裨也。”(《中華古今注》卷中)它與今天的褲比較相似,但十分寬大。穿著時,需要緬襠(圖7)。這也是中國古代延續(xù)時間較長的一種下衣。
還有一種犢鼻裨,因其形似牛犢鼻而得名。《史記·司馬相如傳》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成婚后,丈人卓王孫嫌其貧窮,不同意這門婚事,不給女兒任何錢財。無奈之下,司馬相如便賣掉自己的財產(chǎn),與卓文君在臨邛(今屬四川)買了一間酒鋪,自己制酒出售。卓文君負(fù)責(zé)照看爐火,司馬相如則穿著犢鼻裈,如同伙計一樣,在大街上洗刷器皿,以此羞辱丈人。卓王孫聞訊,感到太丟面子而閉門謝客。后經(jīng)他人以司馬相如頗具才能,卓文君可以與之相依勸說,卓王孫無奈,只好認(rèn)可女兒的婚事。
對于這種犢鼻裨,古人的解釋是,“今三尺布作形如犢鼻矣。稱此者,言其無恥也?!薄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集解》即用古制三尺的布,縫制這種裨,顯然是比較短小的(圖8)。實際是后人稱之的短褲或褲衩,屬于內(nèi)褲。
北朝時期,有一位叫劉晝的讀書人。他自幼家境貧寒,但十分好學(xué),經(jīng)常不知疲倦地伏案學(xué)習(xí)。即使是酷暑難耐的夏天,他便穿一件犢鼻裨,仍在室內(nèi)認(rèn)真讀書。
雖然古人的下衣比較簡單,但它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也美化了人們的生活,更豐富了中國古代的文化。
責(zé)任編輯常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