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戴爾
作為一家年收入超過600億美元公司的CEO,我對在困難時期的中小企業(yè)管理方面知道些什么?
我曾經是一個小企業(yè)主,更準確地說,是個小小企業(yè)主。那還是1984年,當時我有1000美元,懷揣著一個美好的夢想,要把電腦從我在得克薩斯大學的寢室直接賣給客戶。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你大概也知道了。
當然你大概也記得。當時是198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剛剛經歷了非常嚴峻的考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我們現(xiàn)在經歷的考驗差不多。打那以后,我們又經歷了幾次類似的風波。
在困難時期,不僅僅IT預算受到擠壓,IT部門還面臨壓力——要增加產出支持自動化,幫助其他部門減少支出。在這樣的時期,大家都傾向于堅持原有戰(zhàn)略,同時增加策略性項目來削減成本,結果,IT部門需要做的項目可能更多了。我問我們的CIO和IT經理。他們會如何應對這些挑戰(zhàn)和目前的經濟情況。我很喜歡他們給出的答案:
1.注重硬回報:避免成本不等于減少成本。
2.優(yōu)先對待能夠減少成本的項目:根據減少成本獲得利益的大小,減慢或者加快一些戰(zhàn)略項目。
3.整合一切:供應商,一般希望顯示增加的收入,集中購買總是更加便宜。
4.關注項目部署周期:只有當所有的系統(tǒng)都到達用戶手中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改進。很多機構只關注發(fā)展周期,而忽視了開展/部署周期。在經濟下挫時期,快速賺取利潤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5.回顧固定成本:這是一個絕佳時機,可以重新談判,并改變預算。
6.引進新的項目,減少OPEX(虛擬化、整合等):考慮采取管理服務和/或出租。
他們的想法啟發(fā)了我們和客戶進行對話,了解客戶的需求,進一步幫助他們實現(xiàn)目標。
在戴爾新開的《簡化和節(jié)省》博客,我們會和你分享如何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進行投資,并且學習了解哪些決定對公司是至關重要的,不管經濟大環(huán)境如何。
在經濟不景氣時期,第一反應就是削減成本。但是削減什么?你應該在哪里投資來增加競爭力并為將來的發(fā)展做準備?伴隨著挑戰(zhàn)的同時還有機遇。科技投資如果做得好,可以提高生產力,并且降低成本,這是每個企業(yè)在目前的情況下夢寐以求的目標。
企業(yè)已經在采取行動,例如我們在美國的小企業(yè)客戶——網絡托管公司MaximumASP,他們通過整合40臺舊服務器到新的5臺戴爾PowerEdge 2950服務器上,已經比去年減少6196的支出。
博主簡介:美國戴爾公司董事長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