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香
成長于一個物質(zhì)生活飛速發(fā)展,精神生活空前開放,成才機遇到處都是的大好時代,我們有何理由不“笑得甜蜜蜜”呢?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象花兒開在春風里……”
上個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發(fā)的步伐,鄧麗君的歌聲像春風一樣,一夜之間風靡了全中國,那嫵媚嬌柔、甜蜜溫潤的歌聲充滿了人性和溫暖感,直滲心底,給聽慣了《紅燈記》等樣板戲和口號式歌曲的人們帶來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聽覺享受。人們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可以是這樣多姿多彩的。
“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方法,不過我是覺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好——我今天雖然是個歌星,但是我唱歌的時候把我所有的感情,所有的feeling,都用我的歌聲表達出來了。內(nèi)心的感受,不管是歡樂也好,寂寞也好,痛苦也好,我只是用歌聲來表達的?!编圎惥缡钦f。這一席話,道出了鄧麗君和她的歌聲的魅力所在,引起了改革開放初期渴求解放思想的人們的強烈共鳴。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情感封閉的年代,鄧麗君婉轉(zhuǎn)的歌聲像一股清泉蕩滌著人們的干涸的心田,慰藉了無數(shù)渴望滋潤的人心。《甜蜜蜜》、《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等這些傾訴情感的歌曲成為那一代年輕人的精神追求,鄧麗君的歌曲磁帶,如同今天的盜版碟一樣被人們四處翻刻著,傳播著。
發(fā)端于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在中國大地全面鋪開之初,國門剛剛打開,思想正在解放,禁錮人們的思想籬笆正被一點點拆除。在大時代開戶之初,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社會變了,生活方式也該變了,對新生事物一下子難以接受。也因此,鄧麗君的歌曲真正從地下走到公開化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她的歌曲一度被認為傳遞著頹廢、沒落、情愛等不良情緒,具有“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會腐化廣大青年的思想,因而被斥之為“靡靡之音”,大加禁止。甚至還出現(xiàn)了將鄧麗君的磁帶與裸體撲克牌等進行統(tǒng)一查收的行為,她翻唱的《何日君再來》在進入內(nèi)地之初甚至因為歌曲作者劉雪庵被指責為漢奸錯劃為右派而被錯誤地認為是“精神污染”、“漢奸歌曲”被禁,直到劉雪庵平反后才解禁。
其實,在改革開放風云初起之時,整個社會都處在一種不安的躁動、嬗變之中。從人們對牛仔褲、喇叭褲非議,到《大眾電影》因封底刊登了灰姑娘與王子擁抱的畫面引發(fā)爭議,再到杭州《工農(nóng)兵畫報》刊登全裸少女引起軒然大波,莫不如此。一場推動社會進步的大變革中,難免總會有著“新”與“舊”的爭論,鄧麗君歌曲被禁,亦是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人們長期受到禁錮的傳統(tǒng)思想與伴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多元文化和思想的矛盾沖突愈發(fā)尖銳凸顯了出來。人們渴望改變被束縛已久的生活和被深度壓抑的情感。正在這時,鄧麗君的歌來了,它以音樂的方式,沖擊了人們長期受到禁錮的傳統(tǒng)思想,推動了人們思想的逐步解放,最終成了象征時代轉(zhuǎn)折的一個符號。也因此,曾創(chuàng)作了《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小螺號》、《媽媽的吻》等曾經(jīng)膾炙人口的歌曲的著名作曲家付林認為,鄧麗君對中國大陸文化、對改革開放初期逐漸沖破人們思想的圍城“影響甚大,功不可沒”。時代需要鄧麗君同時也造就了鄧麗君在幾代中國人心中的偶像地位。
從1978到2008,改革開放30年,物質(zhì)生活飛速發(fā)展,精神生活空前開放,作為改革開放這一開創(chuàng)世紀的偉大時代的見證和烙印,70后、80后乃至90年代生人將永遠記得鄧麗君那甜蜜中帶著淡淡憂傷的歌聲,它曾經(jīng)在某種程度從文化層面上傳遞了改革開放之初新一代青年的青春活力,成為當時的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解放與進步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