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瀾等
狂熱的少數(shù)
劉瀾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以寫作為生之前開過多年爵士酒吧,對于追求怎樣的顧客滿意度,有著切身的體會。他發(fā)現(xiàn):酒吧每天都有很多客人來,但并不是大家都喜歡這間酒吧,實際上,喜歡的只是少數(shù)。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即使10個顧客中只有一兩個人真正喜歡你的酒吧,愿意下次再來這個店,那么酒吧的生意也能夠相當順利。
于是,村上春樹這樣總結:與其十個顧客中有八九個認為還不壞。還不如大部分人都看不順眼,只有一兩個是真正喜歡更能夠帶來好結果。
村上春樹的觀點其實就是一句話——發(fā)現(xiàn)狂熱的少數(shù)。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副董事長羅伯特·盧茨也曾舉過這樣的例子:如果兩款尚未推出的新車型讓消費者打分,滿分是10分,一款車得了7.5分,另一款車得了5分,你是該投產(chǎn)得7.5分的那款嗎?
盧茨指出:得5分的車型可能是一半人打了9分和10分,而另一半打了0分和1分,有人狂熱喜歡,有人極端厭惡。得7.5分的車型可能是每個人都打了7分或8分,沒有人討厭,但也沒有人有激情。
盧茨說,在擁擠的市場上,你所需要的正是那些打9分、10分的人,也就是那些狂熱的少數(shù),因為第二選擇在擁擠的市場上沒有機會?;谶@樣的顧客觀,盧茨推出過一款調(diào)查時有80%的人很不喜歡而其余20%為之瘋狂的車型,把市場占有率從4%提高到了20%。
從2005年開始,通用電氣用兩個指標來衡量顧客的滿意度。一項是運營指標,隨業(yè)務的不同而不同,而所有的業(yè)務都通用的指標,是“凈推薦者”這個社會指標?!皟敉扑]者”是賴克赫德發(fā)明的,他發(fā)現(xiàn),跟公司利潤增長最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問顧客:你向朋友和同事推薦該公司的可能性有多大?要求顧客從0分到10分打分,10分是“極其可能”,5分是“不確定”,0分是“完全不可能”。
他把打9分和10分的歸入“推薦者”,打7分和8分的算是“被動滿意者”,打6分到0分的都是“批評者”?!巴扑]者”的百分比,減去“批評者”的百分比,就是“凈推薦者”。賴克赫德做了很多定量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顧客忠誠度指標中,“凈推薦者”跟公司利潤增長最為相關。
從村上春樹到賴克赫德,他們的顧客觀有一點相同,都強調(diào)企業(yè)要創(chuàng)造——“狂熱的少數(shù)”。
一只香爐
星竹
灣人卜杰,曾是一個相當自卑的人。
他的父母早早因病去世,上學時,他的成績總是最后幾名,工作后也沒什么像樣的表現(xiàn)。卜杰認為,自己是人群里最差的,他對生活非常失望。25歲那年,他患上了抑郁癥。他找朋友談心,希望能夠得到拯救。朋友說,在這個世上,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卜杰卻做不到,他的病情越來越重,甚至想到了自殺。自殺前,他將自己的遺物整理了一下。他的東西少得可憐,只有一只老舊的香爐還算個好玩意兒。香爐是可以擱在懷里取暖的那種,精致得很。
他將香爐送給那位朋友。朋友收下香爐,但只隔一天,便和一個古董專家將香爐送了回來。朋友告訴他,這只香爐太貴重了,他不能要。古董專家說,經(jīng)過鑒定,這只香爐是宋代出土的,價值在50萬元以上。卜杰愣住了——自己竟然擁有這么大一筆財產(chǎn)。一夜之間,卜杰成了富翁。
卜杰沒有死,香爐改變了他的念頭。他租下了一間店面,貸了4萬元錢,這在當時是個大數(shù)字。他想,如果賠了,就把香爐賣掉。
他沒有賠,他的店鋪從一間做到兩間。生意的成功,使他覺得生活有意思了。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評價自己,其實自己什么都能做,不比誰差半點兒。沒人的時候,他會掏出那只香爐仔細端詳。他的命運是被這只香爐改變的,什么能買下一條性命呢?這只香爐做到了。
1996年,有人向卜杰建議,與美國人合伙開一家超市。卜杰決心一搏,不成功的話,還可以把香爐賣掉。這只香爐,就是他闖世界的全部保障。他又貸了2000萬元。超市辦起來了,可那時臺北人還不接受這種洋超市,卜杰失敗了,賠了700萬元。
沒有辦法,卜杰只好拿出香爐,去拍賣行賣香爐還債。拍賣行的人卻給了卜杰當頭一棒:“假的,一文不值!”卜杰傻了,這么多年,他是靠著這只香爐活著的,可香爐卻是假的。
但這一次,卜杰沒有想死,無論怎樣,他都要活著,他對活著的意義已經(jīng)有了全新認識。卜杰去找那個朋友,朋友老實告訴他:“香爐就是假的?!蹦莻€所謂的古董專家也是假的,是個心理醫(yī)生。他們當年想的是讓卜杰抓住點兒什么,香爐也許是卜杰的一根救命稻草。
卜杰全明白了,這些年里,他是憑著一個莫須有的東西支撐著。而正是這個莫須有的東西,使他創(chuàng)造了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是的,他壓根兒就什么都沒有,只有他自己。多少年過去,他現(xiàn)在仍然是兩手空空,同樣是一個什么都沒有的卜杰。
可他已經(jīng)完全不同,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有了做人的勇氣和對生活的信心。
幾年后,卜杰又有了自己的事業(yè),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總經(jīng)理。那只香爐,卜杰永久地珍藏著。在他的眼,那不是什么假貨,而是一只具有特殊意義的香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