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志
俗稱“腳氣”的醫(yī)學名稱叫“足癬”,是由真菌侵犯腳趾、足底、足背等皮膚表層所致,常引起感染部位的瘙癢、灼燒及刺痛感。真菌本身就存在于人體中,當它的數(shù)目正常時,人們不會感覺不適;當它的數(shù)目增多或受外界因素影響時,就會致病,還會相互傳染。
腳氣可有多種臨床表現(xiàn),如皮膚出現(xiàn)滲出性水皰,腳趾間皮膚浸漬發(fā)白,足底、足緣過度角化而發(fā)生廣泛性脫屑等。腳氣很容易反復發(fā)作,其原因,一是病人沒有進行規(guī)范治療。很多人在發(fā)作時便上藥店購買抗真菌類藥物,用了1~2周后癥狀消失了,以為治好了就停藥。由于真菌感染未能得到徹底根治,因而沒過多久,腳氣又會復發(fā)。另外,有些人在治療腳氣時亂用藥。有人用膚輕松等皮質(zhì)類固醇藥膏來治療足癬,結(jié)果,腳氣越治越擴散:有人將阿司匹林片壓碎撒在糜爛的足趾間,結(jié)果形成潰瘍,長期不愈。
做足療小心染上腳氣足療等是染上腳氣的一種重要途徑。很多人習慣稱腳氣為濕氣,由此可見腳氣和潮濕有一定的關(guān)系。由于腳氣是一種接觸傳染性皮膚病,因此,只要接觸過帶真菌的腳、鞋襪、毛巾和水等都可以被傳染。在做足療時,如果碰巧給你做足療的人剛剛接觸過腳氣患者,然后又來給你做足療,就很可能將真菌傳染給你。甚至做足療的人自己的手部也會被傳染,從而患上手癬(鵝掌風)??赡芎芏嘧鲎惘煹墓ぷ魅藛T會說,我們做完一個客人后都會洗手,怎么會傳染給其他人?事實上,做足療時不是輕柔地碰,而是要用力地按摩,做完后僅用清水或者洗手液洗手是肯定洗不掉真菌的,只有溫度達到100%以上才能殺死真菌。而且,一般做足療、桑拿浴場所都相對封閉、陰暗潮濕,足療工具、浴巾等本身就很容易隱藏真菌。因此,去做足療時一定要注意,最好帶上自己的毛巾和修腳工具等。
腳氣患者盡量穿涼鞋我國腳氣的發(fā)病率在10%左右,總的說來,南方地區(qū)得腳氣的人比北方地區(qū)多,城市患者比農(nóng)村患者多。長期不注意足部皮膚的清潔和干燥,比如常穿不透氣的鞋、不勤洗襪子,洗腳后不注意擦干,或雙腳經(jīng)常接觸污水而不及時清洗等,都會成為腳氣的誘因。如果患者不改掉這些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腳氣就會不斷復發(fā),難以根治。南方夏季的溫度和濕度最適宜真菌的繁殖,稍不注意,就會受到感染或者舊病復發(fā)。
夏天,很多人洗腳后都不注意擦干留在趾間的水,趕上下雨或因其他原因在戶外弄濕腳后也沒有立即換鞋洗腳,而是讓腳上的水自然風干,這些都是腳氣復發(fā)的原因。
因此,腳氣患者或有腳氣病史的人應盡量穿涼鞋,注意腳部通風。夏天穿涼鞋不要穿襪子,冬天也不要穿太捂的鞋,要穿能吸汗的純棉襪子。腳和襪子要天天洗,保持足部清潔干燥。
堅持治療可根除后患腳氣有水皰型、浸漬型、鱗屑角化型、濕疹樣癬菌疹、腳氣合并感染等不同的臨床類型。
腳氣總的治療原則是堅持規(guī)范用藥,根據(jù)病變的具體情況用藥,發(fā)生繼發(fā)感染時應先處理繼發(fā)感染,聯(lián)合用藥。
水皰型可搽益康唑、克霉唑癬藥水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20分鐘,每天2-3次。
浸漬型可用濕氣靈藥粉或使用復方雷鎖鋅搽劑、克霉唑癬藥水、益康唑癬藥水。待滲液減少后再用濕氣靈軟膏、癬敵膏、咪康唑軟膏等治療。
鱗屑角化型可用復方苯甲酸軟膏、克霉唑軟膏或與癬藥水交替使用。夏天可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每晚1次,每次15分鐘。
濕疹樣癬菌疹應首先進行抗過敏治療,同時外用3%硼酸水濕敷或搽復方咪康唑軟膏、膚輕松軟膏等。等濕疹消退后,再用濕氣靈、癬敵藥膏或益康唑、克霉唑等癬藥水涂擦。
腳氣合并感染時應使用抗生素,并以0.1%高錳酸鉀溶液浸足后涂以紅霉素軟膏等治療,待炎癥消退后,再外用克霉唑癬藥水或益康唑癬藥水等治療。
(編輯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