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修銀
第一道:審題
評分細則:文章一離題,66分、70分的作文,就分別打20分、26分以下。要整體把握材料、感悟中心,不可斷章立意。尤其要注意三避:
1避以否定(命題)立意。2007年江蘇省高考作文題:懷想天空。一考生這樣寫:
天空有什么好懷想的?誰出的題啊?現(xiàn)在的星空還燦爛嗎?怎么不改成美麗的太湖水呢?這個比較有現(xiàn)實意義。
文章不是在表達對命題的思考和感悟,而是否定它而另起爐灶,顯然離題了。
2避以結(jié)論為立意。如“季節(jié)”題目,有人寫:“自然有四季,有春夏秋冬,也正因為有四季,構(gòu)成了一年的不同景致,讓我們的生活美好,我們要珍惜生活”。于是文章就談因為有四季,我們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如是不寫對四季的思考品味,而談?wù)湎?,就是離題了。
3避以類比立意。如以“季節(jié)”為題,一考生寫:自然有四季:春、夏、秋、冬,此四季構(gòu)成多彩的一年;人生有四情: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此四情貫穿豐富的一生。然后文章就暢談四情了。文章立意就轉(zhuǎn)向了。
第二道:開頭
閱卷老師:開頭,是最能讓人看出水平的;如果開頭沒有吸引我,我就很難有好感。
開頭要吸引閱卷老師,首先就要有人題意識,能讓老師迅疾把握文章的思想,把握文章與材料及標題的關(guān)系。在寫作中,一些同學(xué)開頭來個花拳繡腿,故作花俏,令人如入迷霧。如:
生活是一道菜,充滿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體驗就是一張嘴,品味歡樂與艱辛;生活是一條河,充滿急流險灘,體驗就是一只舟,帶你沖破艱難險阻,驚濤駭浪;生活是一條路,充滿了坎坷與不平,體驗就是一雙鞋,帶你踏遍萬仞峻山。
愛,它無處不在;愛,它也無聲無息。有太多的愛在我們身邊,要想品味到愛的真諦,就需要我們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慢慢體驗。
(《愛之體驗》)
開頭不是直接告訴讀者愛是怎樣體驗的,而是大談體驗的意義。語言華麗,實則有故意炫示的嫌疑。老師看得痛苦,亦見之庸俗。如果刪卻第一段,文章也就有了清晰脫俗的亮點。
其次要有力度意識,設(shè)置懸念,展現(xiàn)語言或文化的氣勢,均為吸引老師之法。如:
沒有藍天的曠遠,可以有白云的飄選;沒有江海的奔騰,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沒有紅花的耀眼,可以有綠葉的悠然。
詩意地生活,也就有了詩意的人生。
(07年湖南考生《詩意地生活》)
文章以比興手法來寫,寫出了生活詩意的選擇,也直截點出了“詩意地生活,也就有了詩意的人生”這個主題,文章開頭厚重有力而又讓人清晰了然。
第三道:脫俗
閱卷老師:考場作文,要給老師以新鮮脫俗的感覺,這樣就使文章脫穎而出,就會獲得人手分以上的分數(shù)。
1材料脫俗。一講愛心,就講叢飛的愛心,就講雷峰的愛心。就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美好的人間”,令人審美疲勞。而一學(xué)生寫冰心老師的愛心,文章就新穎脫俗:
水均益采訪病榻旁的冰心老人,問她現(xiàn)在最關(guān)心的問題是什么,她說我最關(guān)心的是老年人的生存狀況。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感受自己晚年生存的困窘,不是關(guān)心自身,卻關(guān)心他人晚年的生存狀況,這是一種多么博大的胸襟!這是一顆多么令人震撼的愛心!情之獨特,情之豐富,情之無私,睹覽誰人不潸然淚下?
2立意脫俗。文章要表現(xiàn)出獨特的識見。一考生寫《季節(jié)》,針砭時弊,擲地有聲,也蘊蓄著思想的沖擊力:
中國現(xiàn)在正面臨著夏季的缺失。你看,人們?nèi)狈Υ说臒崆椋淠运矫髡鼙I?;人們?nèi)狈ぷ鞯募で?,撲克麻將上網(wǎng)喝酒;人們更缺乏振世的豪情,腐敗惡氣一聽任之。生命季節(jié)中夏季的缺失,這是生命的悲哀,更是時代的悲哀,社會的悲哀。
3文體脫俗。運用劇本、小小說、演講詞、辯論陳述、序言等文體,表達情感,詮釋自己的思考,使文章進發(fā)視覺沖擊力。一考生寫《季節(jié)——寶玉致林黛玉的信》:
林妹妹,自你走后,瀟湘館就失去了主人。隨之而去的,還有那一陣陣歡笑。和你共度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就像陽光明媚的春天;你走后,似乎天地也暗淡無光,我的生命里,不再有春天的美好,有的只是嚴冬的寒冷凄清。
文章以書信的形式,虛擬寶玉致信黛玉,表達對“季節(jié)”的思考:兩情相悅,給生命帶來春天。文章給予人清新的審美愉悅。一閱卷老師說,同樣的內(nèi)容,用新穎的形式表達,就可多個四五分。
第四道:文體
潘新和教授:文章要文體和諧,要寫什么像什么;要對文體有一個清晰的把握,不要寫成記敘不像記敘,議論不像議論、劇本不像劇本,演講不像演講的“另類”文章。
1有一個清晰的文體意識。不要前半部分是議論(或記敘),后半部分是記敘(或議論),使老師分不清楚文章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
2有文體的和諧意識。
一是標題與內(nèi)容的和諧。一學(xué)生寫人應(yīng)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其標題是:風(fēng)穿過荊棘。這詩意洋溢的標題,令人眼睛一亮,意興頓生。但一看全文語言樸素,是一篇平實的議論文,老師的心里“咯噔”一下。因為一看此富有詩意的標題,就會想到文章應(yīng)是抒情散文,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雋永,這樣方可與之和諧。此樸實之作,標題亦應(yīng)樸素,不如改為:披荊斬棘方為勇。
二是語言風(fēng)格的和諧。如:
一支筆剛記錄完盛唐的雁陣驚寒,又吐露著晚清的寂寥漁歌;一支桅桿剛降下早春的輕煙殘月,又升起暮秋的白獲勁風(fēng)……季節(jié)在輪回,人生在飄逝。千年的余暉抖落那些飄落的歲月。我要一葉扁舟,泛舟江渚,尋覓多彩的季節(jié)與變幻的歲月。
有人說:生命的季節(jié)因追求而多彩。這說法確實不假。……
(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生命的季節(jié)》)
從第二段可見,文章接下來是寫議論性的文字。而這開頭抒情散文的語言,如何是好?兩段風(fēng)格迥異,文風(fēng)差別也很大。開頭的語言刪去,文章也就干脆有力。
第五道:點題
江蘇師大何永康教授:那些觀點隱晦,故作深沉之作,往往難獲閱卷者的青睞,甚至可能是優(yōu)秀之作,也往往被忽略。
1內(nèi)容點示。如以“習(xí)慣”為話題,一學(xué)生寫《等待》,文章寫兩青年等待約會。千年古樹的綠陰下,坐著A君,兩眼注視前方……B姑娘來了,她坐在古樹的另一側(cè),注視前方。他在等她。她也在等他。一分鐘,一小時,一天,一年……八百年過去了,有一天,樹倒了,幸虧倒的方向不錯,沒有壓著他們,但他們的背卻靠在一起。文末道:
“你是誰?”老太婆對老頭說?!癆君?!薄鞍?我是B呀!”“八百年前我就在這里等你了。”“我也是!”“你只要回頭來看看就……”“我沒有這個習(xí)慣!”
文章最后一句:“我沒有這個習(xí)慣”實為點睛之筆,點出文章與話題的關(guān)系,如此,閱卷者便不墜云霧,心清意朗。
2題記點示。2005年一高考作文為話題“忘記與銘記”。一陜西考生寫《二胡。江南》,題目與滑頭儀游離較遠,但考生寫了題記,文章也就清晰了:
想要忘記流浪,卻銘記了江南。想要忘記絲竹,卻記住了二胡的那一抹憂傷。
3后記點示。如下面文章的后記:
歷來頌揚的生無所息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于是。日以繼夜的工作、公而忘家的拼命成了成功者的追逐。在受到無數(shù)羨慕眼光,成就無數(shù)事業(yè)的同時,是否有人同情他們的家人?是否有人知道他們生命中最最基本的情愫正在被忽略?
我只愿生有所息。
(06年考生作文《大禹,請留步》)
文章在“敘述”大禹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抱著孩子等著求著哭著,但最終還是沒有回頭的故事。此后記,就把自己對話題對故事的品味清楚地表達出來,讓老師在緊張閱卷之時明白了然。而后記又是文章的附加部分,如此則不會因其議論的表達而導(dǎo)致文體的失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