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星 蒲傳新
摘要:通過對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管理的意義和重要性的闡述分析,結合實際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對如何加強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管理體系建設展開討論,同時探討和研究了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五項主要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五大支柱
中圖分類號:G807.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4-0544-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項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黨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北疚囊源髮W生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入手,結合實際工作提出了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五大支柱,為我們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效果提供思考和借鑒。
1大學生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現狀研究
目前,我國大學生運動員按招生運作形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四種:專業(yè)體育高校在校大學生、普通高校體育特招生、專業(yè)體工隊轉高校生、掛靠高校讀書仍在訓練隊訓練的學生。這部分大學生運動員中的大多數人從很小就進入專業(yè)隊進行訓練,由于大學生運動員的訓練和管理相對獨立,過多的時間用于體育訓練,主要精力放在為學校、為省隊、為國家爭得榮譽上,欠缺普通大學生應該享有的大學學習生活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缺少與普通大學生的交流和來往,投入學習時間較少、專業(yè)學習基礎薄弱、融入大學校園生活不足等原因,加之,形式單一,僅有形勢政策課等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欠缺的現狀。2006年在對陜西省2000位大學生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運動員對部分單項思想教育的效果評價僅為“成效一般”(表1)。
從表1中不難看出,只有不到30%的學生認為促使其確立信仰的最主要因素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引導或身邊黨員的影響或校園政治氛圍影響。大學生認為對其政治觀點形成過程產生影響的主要渠道來自學校政治理論教育和政工干部的思想教育。由此可見,這種傳統(tǒng)的、讓大學生運動員被動接受的、以灌輸和說教為主要形式的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響是比較弱的。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努力探索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從而提高大學生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性、感染力,勢在必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將自我教育第一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非常適時地提了出來,為我們探索滿足大學生成長需求的、大學生運動員更加自主、能動的教育方式提供了理論支撐和依據。
2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重要意義
2.1加強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是提升大學生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是改變大學生運動員思想政治現狀的有效途徑同時,加強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也能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適應大學生活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更好地融入到班級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融入到富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從而徹底改變大學生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2.2自我教育是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補充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在對個人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導作用的方法之一?!蔽覈逃胰~圣陶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育。”不教育不是放棄教育,而是通過自我教育達到非被動教育的狀態(tài)。
自我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培養(yǎng)人才的有效手段。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是大學生運動員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自覺進行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活動,是大學生運動員實現自我發(fā)展目標而進行的自我培養(yǎng)活動,也是加強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必要條件。自我教育是主動型教育,是大學生運動員內在動力作用的提高自身素質和思想修養(yǎng)的過程,是對被動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補充。自我教育的作用在于教育自我,而教育自我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使大學生運動員更加主動地適應社會、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多極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時代。
2.3自我教育是社會發(fā)展對高素質大學生運動員的迫切需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及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大學生運動員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元化、思想表現參差不齊的新特點。如何使學生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明辨是非,自覺抵御各種負面的影響,關鍵是通過正確引導,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使大學生運動員能夠自覺、自醒、主動地改造自己的主觀思想、認清目標,按照社會對高素質大學生運動員的要求標準,夯實基礎、苦練內功,自覺地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因此,充分體現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自我教育是大學生運動員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五大支柱
3.1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創(chuàng)新手段——“四位一體”的第一責任人制班級是大學生運動員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要組織載體。因此,在班級中以學生黨員和班團干部等骨干為主,通過給他們壓擔子,讓他們挑大梁,在工作中培養(yǎng)他們的敬業(yè)精神,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并通過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和工作績效評價體系,使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自主意識,不斷在總結與碰撞中摸索管理經驗、提升綜合能力,不失為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新嘗試。如在大學生運動員的體育班建立的“以班長、團支書、舍長、黨員”為第一責任人的“四位一體”的責任人制度,為大學生運動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鍛煉平臺,也使他們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思想素質得到升華。
3.2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激勵機制——主題自我教育體系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在大學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chuàng)建主題自我教育體系,發(fā)揮榜樣的育人功效,通過與身邊的生動事例作比較,使大學生運動員在對比中重新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從而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矯正自我。鼓勵大學生運動員參與到普通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使大學生運動員成為活動主體,通過感受身邊同學的經歷和經驗教訓,結合自身參加活動的感受,從而達到自我反省、自發(fā)進取、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功效。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誠信意識,提升大學生素質,可以嘗試在大學生運動員中倡導“我誠信我生存”的理念,同時在貸款大學生運動員中舉辦“自強不息與誠信教育報告會”、“畢業(yè)生追憶似水流年報告會”、“親身經歷三分鐘報告會”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使大學生運動員在參與這些活動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3.3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載體——清新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運動員是校園文體活動中的活躍分子,他們利用自己在文體活動上的特長,參與策劃、組織、協(xié)調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運動員是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受益者,同時校園文化活動也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發(fā)展學生個性、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因此,積極營造清新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其凝聚人心、協(xié)調認知、引導思想等育人功能,是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前提保障。
3.4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力量——學生社團融趣味性、學術性、專業(yè)性于一身的學生社團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因共同興趣愛好而自發(fā)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團體,也是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
大學生運動員構思、策劃與組織、管理社團活動的過程,正是他們養(yǎng)成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不斷規(guī)范自我角色、完善自我個性、提升自我境界、完善知識結構的過程。因此,一個優(yōu)秀社團的成員通過參與社團活動,參與社團管理等多種途徑與社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傳播知識、交流思想的過程中,社團成員在共同信念的鼓舞下,內心從歸屬感到認同感,從認同感到榮譽感,由榮譽感發(fā)展到對集體的責任感。同時,優(yōu)秀社團在成員中倡導的價值觀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成員的心靈。如在大學生運動員中成立普法社團、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等社團組織使學生們的組織能力、管理創(chuàng)新能力、統(tǒng)籌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及適應社會的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為大學生運動員的全面成長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他們和諧融入大學生活及步入社會奠定了基礎,也從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5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延伸——深入開展社會實踐與志愿者活動
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者活動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服務功能,積極倡導大學生運動員參加社會實踐,有利于他們了解社會,提高思想認識;有利于大學生運動員重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促進他們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有利于大學生運動員拓寬知識面,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大學生運動員培養(yǎng)自強自立的能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是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拓展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者活動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運動員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堅持開展社會實踐、大學生運動員志愿者活動陣地化、層次化、日?;?,發(fā)揮大學生運動員的文體特長,到基層單位、科研院所、企業(yè)單位進行專項體育活動的培訓,開展“體育技能下基層”的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堅持開展社會實踐、大學生運動員志愿者活動陣地化、層次化、日?;?,發(fā)揮大學生運動員的文體特長,到基層單位、科研院所、企業(yè)單位進行專項體育活動的培訓,開展“體育技能下基層”的專項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運動員在服務中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本領,在自覺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證明,這是大學生運動員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的一條有效途徑。
4結語
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是融學生自主意識、學校引導教育、社會共同關注為一體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工程,是大學生運動員學習生活成功與否的重要參考系數。同時,自我教育對于大學生運動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大學生運動員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使學生在彰顯個性的同時,在主動參與的動態(tài)活動中不知不覺受到影響和教育,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這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高校管理者的思考.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員論文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編著.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思考與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 [A]阿爾伯特·哈伯德著,陳書凱,編譯.自動自發(fā).
[4] 蘇亞拉.淺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1).
[5] 楊玲.高校素質教育現狀及必須關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
[6] 彭凌.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關于重慶科技學院教育模式變革的調查與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1).
[7] 鄭式闡.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8] 邢寶君.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實踐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
[9] 陳曉浪.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性原則,強化大學生自我教育功能[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6(4).
[10] 周笑梅,吳曉民.略論自我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3(11).
[11] 仇軍.21世紀大學體育的使命[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4).
[12] 林祖明,賈愛萍,方新普.普通高校大學生運動員個性心理分析[J].體育函授通訊,1994.
[13] 劉維清.中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之窗——東南大學百年體育的歷程和經驗徐南強[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