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斌
那年去內蒙古草原,縱馬馳騁間發(fā)現(xiàn)三岔口旁有一個墳狀的堆子,碎石黃土上長滿荒草,白云藍天下似乎凝固著一首幽怨的哀歌。
我問隨行的蒙古族友人,這是什么人的墳塋,為何孤零零地處在荒野的路邊,難道蒙古人入葬不樹立墓碑嗎?友人笑著說:這土堆就是大名鼎鼎的“敖包”。你一定聽過《敖包相會》這首流行歌曲吧?“敖包”便指這用作路標與界標的土堆了,也譯作“鄂博”。
原以為“敖包”是一座漂亮的蒙古包,“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月光下的戀人在蒙古包前相依相偎,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景致??!可想到相愛的青年男女在夜半時分,相會于這墳塋似的地方,內心深處的那份沉醉便不由平添了幾許惶恐。
草原上有數(shù)不清美麗的景色。野花盛開暗香襲人的綠草地,無疑是談情說愛的最佳去處。躺在綠瑩瑩的草坪上仰望星空,靜心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這是戀人最幸福的時刻。為什么不是月光下的“綠野相會”,而是“敖包相會”呢?
同行的蒙古族友人這般解釋道:曠闊的草原雖然美麗,卻很容易讓人迷失。喜歡屬于白天,癡愛屬于夜晚,那些在陽光下留戀于野花叢中的纏綿,往往走失于朦朧的夜幕。“敖包”讓愛情有了方向。雖然這里的愛情少了一絲浪漫,卻多了幾許沉靜與從容。據(jù)說,有對戀人某夜相約在第一次邂逅的草原深處,因迷途而南轅北轍,終于喪失了牽手的良緣。愛情是需要有方向感的。癡迷是一種心靈的陶醉,幸福的路標名字叫做清醒?!鞍桨鄷笔且环N有方向的愛情,夜色迷離中,有一道清冽的月光傾瀉而出。
(寒江雪摘圖/孫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