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佚
這事發(fā)生在全國鬧饑荒的年代。
我們村有陳、李、楊、郭、殷5姓1100多口人,其中陳李兩家為大姓,占了全村人口的90%。
我家便姓陳。族里有個出了五服的老爺爺,叫陳文成,他輩分極高,我爺爺還得管他叫爺爺。窮人家孩子多,他老婆一口氣生了7個兒子,最小的孩子大家都稱為“七爺”,剛3歲。
那年天大旱,地里種別的糧食不見收成,只能種地瓜。種地瓜要育瓜苗。為了來年春天能種上地瓜,冬天就得開始育苗。農(nóng)村人的土辦法是用火炕育苗。把地瓜放在土炕上,蓋上被子,炕下面燒火控制適宜的溫度,讓地瓜發(fā)芽。
幾萬斤地瓜堆在一間大屋里,釋放出的香甜的氣息,對每一個饑腸轆轆的人都是一種致命的誘惑。而這幾萬斤地瓜育出來的苗,關(guān)系到全村1100多人第二年的口糧。因為陳文成的忠厚老實,在村里有口皆碑,生產(chǎn)隊決定讓他負(fù)責(zé)燒地瓜炕。
不久村里有人議論說,陳文成家吃飯的嘴最多,讓他去燒地瓜炕,滿炕地瓜不被他偷光才怪呢。還有人繪聲繪色地說,某日晚上,烏云遮月,看到陳文成背著沉甸甸的一個筐鬼鬼祟祟地往家里走……
不過這些畢竟是捕風(fēng)捉影的事,陳文成偶爾聽見了,也只好裝聾作啞。
這年冬天特別漫長。饑寒交迫中,村里餓死個把孩子之類的事已經(jīng)不稀奇了。晚上聽到村后亂墳崗上傳來隱隱的哭泣聲,人們也習(xí)慣了??墒钱?dāng)人們聽說陳文成家的7個孩子,已經(jīng)只剩下4個的時候,還是驚訝得合不攏嘴。陳文成家餓死了3個孩子,這怎么可能呢?生產(chǎn)隊長決定去地瓜炕問問陳文成。更驚訝的事發(fā)生了,守著滿滿幾炕地瓜,陳文成竟然餓得躺在炕下爬不起身來!他聽到動靜,轉(zhuǎn)動著一對呆滯無神的眼珠,茫然地望著掀開門簾進(jìn)來的隊長……
隊長找來人,用門板把陳文成抬回家。原來,陳文成不想讓剩下的4個孩子再餓死,這兩天把自己的那份地瓜都給孩子們吃了,自己餓了就喝口水!一塊地瓜能救活一個孩子,可陳文成竟然沒動過一絲偷的念頭,他寧可眼睜睜地看著3個孩子先后餓死!隊長一拍大腿嚷道:這樣的好人餓死了天理難容,大家牙縫里再擠一點(diǎn)兒,隊里多給他家一口人的糧食!
周遭只有一片抽泣聲,沒有一個人反對。
這個發(fā)生在遙遠(yuǎn)的歲月里,帶著悲壯色彩的“挨餓”故事,對我一生的影響極其深遠(yuǎn)。它讓我常常記取,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它讓我養(yǎng)成吃飯時撿起飯桌上掉下的每一粒米飯的習(xí)慣;它讓我對糧食充滿敬意,至于我的老爺爺陳文成,他高大偉岸的身影,永遠(yuǎn)立在我的心中。
(丁小勇摘自《雜文選刊》圖/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