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士奇
三國名將張飛,作戰(zhàn)英勇,名噪四方。然而張飛是個大老粗,他偶爾作詩,也是快人快語。相傳有一天,張飛和劉備、關羽三人一起飲酒聊天,張飛望著窗外的鵝毛大雪不由詩興大發(fā),口占一首詩:“什么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劉備關羽聽后贊嘆不已。
南北朝梁代有一位目不識丁的大將曹景宗,平時喜歡作詩。當時皇帝舉行宴會,赴宴的文武官員都要賦詩唱和,因而每次廷宴,大家總要替曹景宗擔心,可是每次廷宴,曹景宗都力爭作詩。一次,詩韻只剩最難的“競”、“病”二字,有人勸他不要作,但他堅持要作,于是吟道:“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詩情豪邁,文武百官個個喝彩。
最有名的目不識丁的詩人是北齊的斛律金,他學詩時,不知從何入手,有人教他只要四面平正即可。后來他刻苦學習民歌和作詩,終于唱出《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边@首詩粗獷豪邁,很有氣勢,原是用鮮卑語唱的,后譯成漢語,成了千古傳誦的名詩。
曾當過和尚、要過飯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肚里少墨水,登基之時,突然來了靈感,于是朗聲吟道:“雞叫一聲撅一聲,雞叫兩聲撅兩聲。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鼻皟删渌坪醪怀稍姡ㄆ鋵嵤菫楹髢删渥麂亯|),后兩句猶如奇峰突起,氣魄不凡,開創(chuàng)了新的意境,果然是“叫花子皇帝”的杰作。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1716-1797)在《隨園詩話》中還列舉了凡夫俗子中文盲吟詩的例子:有個砍柴的農民,母親去世,他哀傷地唱出《相思詞》:“叫一聲,哭一聲,兒的聲音娘慣聽,為何娘不應?”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清人龔煒《巢林筆談》中有則《農婦佳句》,記述吳縣一位目不識丁的農婦,有一天她見花飛蛛網,觸景生情,即興唱出兩句妙詩:“蜘蛛也惜春歸去,網著殘紅不放飛?!?/p>
現代大老粗作詩的也不乏其人。被人稱為“狗肉將軍”,土匪出身的北洋軍閥張宗昌,幾乎目不識丁,他也竟然出了一本《效坤詩抄》,其中一首模仿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題目就叫《俺也寫個大風歌》,詩云:“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xiāng)。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另一首《笑劉邦》詩云:“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不是俺家小張良,你奶奶早已回沛縣”。還有一首《天上閃電》詩寫道:“忽見天上一火鏈,好像玉皇要抽煙。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鏈?”
大軍閥韓復榘,字向方,1890年生于河北霸州東臺山村。他斗大的字不識一筐,但在任山東省主席時,卻到處發(fā)表演講或吟詩。有一天,他游覽山東泰山,詩興大發(fā),口占一首,叫人筆錄下來:“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邊細來下邊粗。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邊細來上邊粗?!彪S從們個個歡呼道:“大帥,好詩!”又有一天,他興致勃勃游覽山東濟南市趵突泉,即興吟一首詩:“趵突泉,泉趵突,三個泉眼一般粗,咕嘟咕嘟又咕嘟?!?/p>
韓復榘的詩,用濟南話讀才有味道,這是題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