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學(xué)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個“賣”字就是推銷。一個人如何把自己推銷出去,讓別人承認(rèn)自己的價值,這是一門學(xué)問。
在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京城長安,一個年輕人孤獨地徘徊在大街上,他非常憤懣,自己一肚子才華,可來長安半年了,竟無人賞識自己。真是懷才不遇呀!
他漫無目的地走著,忽然,他發(fā)現(xiàn)前面有許多人在圍觀著什么,他不由自主也湊了上去。原來,有個賣胡琴的人,一張琴竟要價百萬。百萬!這可是個天文數(shù)字呀!一時間長安城里的許多王公貴族、豪門大姓,都被驚動了,紛紛跑來看看這天價的胡琴到底是個什么模樣。大家傳看著,卻沒人敢買,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張琴好在何處。
這個年輕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分開議論紛紛的人群擠了進(jìn)去,說:“這琴我買了。”面對大家的驚訝,年輕人說:“我最拿手的就是演奏胡琴了,這么好的琴,我一定能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大家想讓年輕人當(dāng)場彈奏一曲,年輕人說:“想聽演奏嗎?那就請明天到我的住處來,我在那兒等候大家。”
第二天,充滿好奇心的人們?nèi)缙谇巴?,發(fā)現(xiàn)年輕人不但把百萬錢買來的胡琴放在醒目的地方,而且還備下了豐盛的宴席。大家對美酒佳肴不感興趣,紛紛要求年輕人趕快演奏胡琴。這時年輕人捧著胡琴緩緩站了起來,對大家說:“我是蜀人陳子昂,我?guī)е约簩懙慕^妙文章來到京城,以求得到大家的賞識,可沒人發(fā)現(xiàn)我。這把樂器不過是劣質(zhì)工匠制作的東西,沒什么價值,大家卻對它如此關(guān)心,難道我一個飽讀詩書的人,還不如一張破琴嗎?”說到激昂之處,年輕人舉起琴來摔了個粉碎。就在大家被年輕人的舉動驚得目瞪口呆時,年輕人把自己的作品分發(fā)給了前來賞琴的王公貴族、豪門大姓。
從這一刻起,曾寫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等名句、有著滿身“文武藝”的年輕人陳子昂便名震長安,青云直上。
然而,并不是每個有著滿身“文武藝”的人都會推銷自己的,比陳子昂早幾百年的名士禰衡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禰衡是三國時的名士,被人喻為“顏回再世”。有才的禰衡,也想把自己的“文武藝”賣于帝王家,于是,他經(jīng)“三歲能讓梨”的孔融的介紹,來到曹操帳下,想謀得一官半職。
與陳子昂主動推銷自己不同的是,24歲的禰衡見了主考官曹操曹大人,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僅僅施了一個常禮。你看不起曹大人,曹大人當(dāng)然也對你沒有好感,只賞了他個鼓吏的小官。這一下禰衡受不了了,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便在宴席之上,當(dāng)著群臣的面,脫光衣服,敲著鼓,把曹操曹大人痛痛快快地罵了一通,甚至連曹操祖上過繼于閹宦之家這樣的家丑也給抖摟了出來,直氣得曹操是火冒三丈。曹大人還是很有修養(yǎng)的,并沒有立即殺了想求職,但又很無禮的禰衡。
不久,禰衡到了一介武夫黃祖那里。開始,黃祖還是很欣賞禰衡的,可在一次宴會上,禰衡的老毛病又犯了,與黃祖對罵起來。黃祖可沒曹操那個修養(yǎng),干凈利落地給禰衡來了個一刀兩斷。就這樣,26歲的禰衡還沒來得及施展自己的才華,就身首異處,退出了歷史舞臺。
初出道的陳子昂與禰衡都是年輕的知識分子,都有著以求通達(dá)于仕途的愿望。兩者相比,陳子昂單槍匹馬闖天下,沒有人給他幫忙:禰衡則有孔老夫子第20世孫大文豪孔融的引見。按常理說,禰衡應(yīng)該比陳子昂混得好才對,可事實卻恰恰相反。為什么?原來陳子昂放下了自己文人的清高,想辦法把自己給推銷了出去:而禰衡則恃才傲物,不但不主動推銷自己,而且還誰也看不起。
京劇《擊鼓罵曹》中禰衡有一段唱:“平生志氣運為通,似蛟龍困在淺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動,得會風(fēng)云上九重?!边@段唱詞也代表了當(dāng)今許多既有抱負(fù),又感到自己懷才不遇的年輕人的心聲。有’抱負(fù)是好事,懷才不遇的事也會經(jīng)常發(fā)生,不過,當(dāng)你懷才不遇時,可千萬別像禰衡那樣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要認(rèn)真想想自己是不是像陳子昂那樣放下了架子,去主動推銷自己。
責(zé)編 牛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