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沁
去年春節(jié),媽媽在包餃子。
看著看著,我的手也癢癢的,心想:“包餃子也不難呀,我也可以幫媽媽呢。這一次,我一定大顯身手,讓媽媽瞧瞧我的厲害!”
經(jīng)過媽媽的同意,我圍上圍裙,整裝上陣了,可沒想到,第一個餃子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瞧我包出的餃子——又細(xì)又長的身子,癟癟的,肚子里沒多少菜,可身子外面倒是到處是菜,一點都不像個餃子。我有點泄氣,媽媽包得那么好,為什么我就不行呢?
我只好重新再來,上次少放了餡,這次我可得多放點餡。于是,我往餃子皮里放了整整兩筷子餡,胸有成竹地一捏——哎呀!餡放多了,把餃子都撐破了!
接著,我又嘗試著包了幾個,不是餃子餡放得太少,就是餃子露餡,有時我的指甲還把餃子皮劃破了。
媽媽走過來,笑著說:“包餃子看起來簡單,但不練習(xí),就想一口吃個胖子,可沒那么容易。來,媽媽教你?!?/p>
媽媽手把手地教我,一個,兩個,三個……我的餃子包得一個比一個漂亮,媽媽欣喜得沖我豎起了大拇指。
通過包餃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是一件看起來容易的事,不加以練習(xí),也是做不好的,有句俗語說得好——熟能生巧,沒錯的。
評點
小作者能夠在審清題目要求的前提下,從身邊小事選取典型材料謀篇布局,條理清晰,詳略得當(dāng)。語言幽默風(fēng)趣,生動流暢,體現(xiàn)了小作者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而且能夠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比喻、擬人,對比,心里描寫、細(xì)節(jié)描寫,引用等為文章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fēng)景。字里行間流露出初次包餃子的興奮與沮喪,既有童真童趣又有真情實感。主題揭示自然貼切,結(jié)尾扣題,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