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阡陌
眼下的跡象表明,愛立信業(yè)務需求低迷,維持低利潤的困局還將持續(xù)。正因如此,愛立信無奈實施精兵簡政策略,以此化解財政危機,但此舉能如愿以償嗎。
當年的GSM市場冠軍愛立信,再也沒有緩過勁來,現(xiàn)正遠遠地落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后面。愛立信真的有些老了?個中原由頗引人深思。
日前,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提供商愛立信表示,其已申請將其B股票從倫敦證券交易所摘牌以節(jié)省開支。此外,英國Unite工會日前透露。愛立信計劃關閉位于英國諾丁漢郡Beestord地區(qū)的一個工廠,該廠擁有350名雇員。愛立信隨后表示,依據(jù)公司先前制定的縮支計劃,愛立信擬在德國及英國地區(qū)裁員500余人。
兩次發(fā)布財務預警、裁員頻頻、股票退市,今年可謂是愛立信對通信業(yè)“寒流”最有切膚之感的一年。
愛立信總裁兼CEO思文凱表示,盡管愛立信在全球范圍正面臨暫時的困難。但中國市場仍將作為重中之重,其銷售中樞的地位不會改變。
有專家稱,縮減成本已經成為愛立信無奈的選擇。不過,隨著中國在全球通信行業(yè)內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愛立信無疑瞄準了這一金礦。更有人指出,愛立信能否捂緊中國這件“棉衣”,渡過“寒流”,已成為業(yè)界關注的話題。
戰(zhàn)略:精兵簡政
“愛立信的全球經營危機是情有可原的,愛立信也一直把經營的困境歸咎于此。但相比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在中國大陸的成功,愛立信如此嚴重的衰落,卻令人深省?!睒I(yè)界一資深人士告訴《IT時代周刊》記者。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2007年的業(yè)績陷入了窘境,特別是兩次發(fā)布財務預警,在市場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資料顯示,第一次財務預警使愛立信股價大跌,公司市值在幾個小時內損失高達150億美元。此后的2007年11月,愛立信再次發(fā)布財報預警。
據(jù)此前的計劃,愛立信將在2008年削減40億瑞典克朗的年度成本。這些措施將在2009年產生全面效果。因此,愛立信業(yè)務的所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主要包括銷售、管理和其他綜合性成本、采購、供應及業(yè)務交付。
本刊記者獲悉,此次退市的B股于1960年開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但最近幾年,愛立信B股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不足公司B股總交易額的1%,與其上市成本很不相稱,愛立信認為沒有必要再繼續(xù)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倫敦交易所的上市程序與香港類似,而且籌資成本較低。據(jù)悉,在倫敦交易所的上市成本占企業(yè)籌資額的4%,而美國納斯達克則占7%。愛立信此次申請摘牌是因為其普通股在倫敦證交所的交易量有限,以及為了減少多重上市所產生的管理成本。
摘牌后,愛立信B股的全部交易將集中在斯德哥爾摩的北歐證券交易所OMX和納斯達克。早在2002年,愛立信股票就曾從巴黎、蘇黎士以及德國的三家證券交易所摘牌。另外,由于利潤下滑,愛立信的股價在一年里竟縮水了一半左右。
遭遇:持續(xù)低迷
內部結構的頻頻調整,令愛立信一直處于震蕩中。
愛立信大中華區(qū)副總裁曾詩淵就表示:“未來是多媒體的世界?!睘榱送苿佣嗝襟w應用市場,去年愛立信內部進行了重組,將多媒體業(yè)務從原來的網絡系統(tǒng)設備業(yè)務里分離出來成立了單獨的事業(yè)部,并且花了相當多的投資并購了一些在多媒體應用方面具有特色和領先技術的公司,包括IPTV領域的領先廠商Tandberg公司。
今年2月21日,愛立信簽署轉讓協(xié)議,將企業(yè)PBX解決方案業(yè)務剝離出愛立信,實現(xiàn)了從收購多媒體業(yè)務到出售非多媒體業(yè)務,標志其戰(zhàn)略中心的真正轉變。
實際上,愛立信幾年來一直在推動業(yè)務組合的改變,但同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網絡的擴容、升級業(yè)務份額降低,以及新交換技術的遞進,造成了利潤的大縮水,給愛立信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愛立信2007年第四季度利潤創(chuàng)下了2003年以來的最大降幅。與此同時,由于網絡開支增長,通信設備制造業(yè)的勞動密集型色彩日益淡薄。在此大環(huán)境下,縮減成本成了愛立信的無奈選擇。
顯而易見,通信行業(yè)無線基礎設施建設熱潮退去,全球業(yè)務需求量萎縮,設備商處境艱難也就不可避免,就連愛立信這樣的行業(yè)老大都感受到了壓力。愛立信CEO思文凱近日公開表示:“展望2008年,移動基礎設施市場仍將平緩,需要謹慎計劃。我們將強化卓越運營,降低成本,以確保我們的競爭優(yōu)勢。”
“在可預見的未來,愛立信的低利潤率還將持續(xù)”,有分析師稱,即使發(fā)展中國家的運營商繼續(xù)加強移動網絡的建設,也無法消除發(fā)達國家市場低迷對愛立信利潤率的深重影響。
另外,市場的盤子在縮小,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并沒有因為競爭者數(shù)量的減少而減弱,反而因為出現(xiàn)了華為、中興的“全球擴張”而變得更加激烈。業(yè)內通信專家認為,華為和中興這兩家“中國制造”企業(yè),不再只是充當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鯰魚”,而是傳統(tǒng)通信制造巨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寄望:中國市場
有人說,從整個市場的角度看,愛立信最大的銷售中樞在中國。
近年來,中國的移動通訊市場一直在高速發(fā)展、需求旺盛。但遺憾的是,雖然愛立信中國公司依然贏利,其市場份額卻在不斷減少。
20世紀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中國手機市場完全是摩托羅拉的天下。無人能出其右。到了1997年底,愛立信看準了中國手機市場從模擬到GSM轉換所帶來的市場機遇,并以其纖巧的手機機型贏得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37%,成為中國GSM手機市場名噪一時的新霸主。
然而“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不到一年,愛立信就迅速被諾基亞趕超,1998年末,愛立信的市場占有率下降到25%,到1999年8月,又下降到10%。
2000年是愛立信衰退最快的一年,市場占有率跌至5%。此后,當年的GSM市場冠軍愛立信,再也沒有緩過勁來,現(xiàn)在則更遠遠地落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后面。
據(jù)了解,愛立信2006年至2010年間對中國投入10億元的計劃正在進行中。從中國市場的單個省份看,愛立信與廣東移動的合作可看作是愛立信在中國移動通信產業(yè)發(fā)展的縮影。
思文凱表示,在過去20年中,愛立信與廣東移動的設備貿易總額已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為廣東移動培訓技術人員超過5000人次。2007年,雙方已簽署的GSM網絡擴容下程設備采購合同總值近25億元。愛立信與廣東移動的合作還在繼續(xù)前進。
他表示,愛立信中國今年的營收將比去年增長10%,可以保證35%的通信設備市場份額。
此外,愛立信還宣布與中興通訊簽署戰(zhàn)略聯(lián)盟協(xié)議,在TD領域展開技術合作。思文凱也表示,在中國3C牌照發(fā)放以及TD網絡正式投
用以后,愛立信將成為TD以及WCDMA兩種技術的主要供應商。對于未來,思文凱滿懷信心。但業(yè)內資深人士認為,中國市場良好的發(fā)展前景無疑為愛立信提供了機遇,但面臨的本土和外來壓力也不容忽視。
有專家認為,去年第三季度手機市場報告顯示,索尼愛立信全球手機銷量環(huán)比下降20.3%,市場份額僅為41%,比2007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下降1.4%。中國國內手機銷售總V到了3743萬部,其中GSM手機為3497萬部,CDMA手機為246萬部。而聯(lián)想表現(xiàn)突出,以61%的市場份額成為國產手機的老大,并目,成功超越了索愛。
此外,除了國產手機的競爭壓力外,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三大洋品牌的手機銷量總和占到了國內手機總體銷量的60.3%。
美國分析師、Needham公司的奎因·博爾頓(QuinnBolton)稱,造成索尼愛立信手機在國內市場銷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其低端手機銷量急劇下滑;貨源供給不及時以及新品上市速度緩慢;外觀設計缺乏競爭力等。反觀諾基亞,其去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到了35.1%,低端機型的暢銷正是推動其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愛立信以技術起家,技術崇拜的工程師情結在其企業(yè)文化中占有相當分量。先進技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愛立信過于迷戀技術了,巨額的研發(fā)投入使得愛立信的研發(fā)較同行領先3~10竿,但超前的研發(fā)也使愛立信負擔過重?!笨颉げ栴D認為,由于“技術崇拜”對其影響太深,大多數(shù)的愛立信廣告意在推廣新手機技術,另一些廣告則顯示得有些抽象、曖昧,無意之中拉開了和消費者的距離。此外,愛立信手機外包后,其手機市場占有率迅速下滑到2%左右。品牌形象又一次黯淡了許多。
美國投資顧問公司Fool的分析師羅杰一弗里德曼(Roger Friedman)認為,市場不變的法則是永遠在變。愛立信的GSM37第一次實現(xiàn)了手機的小型化,自此后,愛立信為數(shù)不多的幾款手機卻總跟不上手機產品及營銷特性的變化,把握不住產品更新?lián)Q代的節(jié)奏。
他認為,售后服務不當、漠視消費者的投訴、從廠商到消費者之間的路徑太長,以及環(huán)節(jié)太多,利益主體由此十分分散,中間消耗的利潤過多。由于渠道利益的沖突,愛立信的售后服務是兩張皮。簡單的售后服務外包制,很難形成售后服務的專業(yè)化經營。
“愛立信在手機業(yè)務上的失利,根源不在技術,也不在市場,而在于營銷?!?/p>
一業(yè)內資深人士稱,但愿愛立信能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早日走出低潮,度過寒冬。畢竟是愛立信曾第一次讓我們感受到手機的纖巧與靈便。
責編: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