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蕓
飾演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因患乳癌香消玉殞,終年僅42歲。陳曉旭的去世不由得引起人們對女性乳癌方方面面的關注,其中乳癌發(fā)生的原因,是否能治療更是關注的焦點。
乳癌病因的總結
乳癌與其他癌癥和疾病一樣,發(fā)病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過去證實的原因包括遺傳和后天的生活方式?,F在已經證明,遺傳因素是誘發(fā)女性患乳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BRCAl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乳癌的可能性比正常女性要高很多。美國的統(tǒng)計是,有這兩種基因突變之一的女性患乳痛的危險可上升7倍。
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同樣是乳癌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概括地講,長期使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刺激是罹患乳癌的主要原因。具體地講,有很多因素。一是發(fā)育因素。如果月經初潮早于13歲,絕經時間大于50歲則可能增高患乳癌的危險。二是生育因素。如果初產年齡大于35歲,或不生育、不哺乳,則忠乳癌的危險也會上升。三是使用藥物。如果絕經后長時間補充雌激素,以及育齡女性不加選擇服用甾體避孕藥也會增加患乳癌的兒率。四足飲食。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食物攝入較多者,以及肥胖者容易誘發(fā)乳癌。
當然,生活方式的種種因素,如哺乳、生育、服藥、飲食等并不能單方面就決定一個人能否患乳癌,但是如果這些因素累積在一起就容易忠乳癌。所以,如果在生活方式上避免上述幾個誘因,而在遺傳上如果有高危因素則進行定期普查,并且早發(fā)現早治療,是可以把乳癌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的。
然而,以前總結的乳癌病因的因素并非全面,尤其是當環(huán)境污染因素越來越嚴重時,當代人所處的環(huán)境也被視為需要對乳癌及其他癌癥負責。
乳癌病因新追蹤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內外醫(yī)學界的無數研究早就證明,現在人類的疾病至少有一半與環(huán)境有關,而且癌癥的發(fā)病與環(huán)境污染的相關性日益密切。
剛剛在美國《癌癥》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用回顧性分析發(fā)現,目前人們生活環(huán)境中的216種化合物與乳腺腫瘤的增加有相關性,這些化合物廣泛分布在殺蟲劑、化妝品、汽油、藥品、日用品等生活用品之中。美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以往的900多項研究,最后確定有216種化合物會引起乳癌危險升高,而其中有73種包含在消費品或者食品中,包括lO種經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的食品添加劑。
而且在35種空氣污染物中有25種是因職業(yè)暴露與乳癌有關,其危害群體超過500萬人。在美國與乳癌有關的化合物中有29種每年的產量超過50萬千克。比如,與乳癌有關的化合物有汽車污染物中的苯,淀粉食品經高溫處理(例如炸薯條)時形成的丙烯酰胺,用于橡膠、家具、衣服、廚具防黏涂層的全氟辛酸,用于制造人造革(Pvc)的聚氯乙烯,殺蟲劑clonitalid和一種名為孔雀綠的染料。
孔雀綠染料也在我國的水產食品如多寶魚中屢有查出。同時,美國FDA也明確禁止將孔雀綠用于水生生物,但孔雀綠還是常作為廉價抗真菌劑被很多魚苗孵化場使用。另外,近年來的研究還顯示,多氯聯苯、多環(huán)芳烴和有機溶劑等都與乳癌相關。
不僅如此,我國的乳癌研究也得出了與美國研究人員相似的結論。例如,對唐山地區(qū)166例女性乳癌病人的分析發(fā)現,室內殺蟲劑使用年限長、有機溶劑暴露年限長、農藥暴露年限長、放射線檢查次數多、體重指數高、精神刺激、行經年數長、流產次數多是乳癌的危險因素,而水果、豆制品攝入次數和生育胎次多則是免患乳癌的保護因素??偟慕Y論是,唐山地區(qū)女性乳癌危險因素中,室內殺蟲劑使用、有機溶劑暴露、飲食因素等環(huán)境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
致癌機理與爭論
雖然研究證明相當多的化合物可以引起和增加乳癌的發(fā)病,但每一種或每類化合物的致癌機理也并不完全明了?,F在只知道有些化合物之所以導致乳癌,是由于通過干擾雌激素通路而產生不良作用。也就是讓雌激素不斷地長期刺激乳腺,促使乳腺增生和癌變。所以,美國塔夫茨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索托認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癥是一種與環(huán)境相關的疾病,雖然并無直接證據,但是很多化合物很可能與乳癌發(fā)病相關。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專業(yè)人員認為,環(huán)境因素導致乳癌還有不確定性,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乳癌的種種誘因中,有環(huán)境因素(除遺傳、年齡、性別等之外的因素)、生殖因素(如早育可降低乳癌發(fā)生率)、雌激素使用、體重和營養(yǎng)因素(例如中年后肥胖是乳癌的危險因素)以及其他環(huán)境因素(包括暴露于殺蟲劑和化工物質)。
另外,美國科學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惠倫也認為,一些研究本身存在問題。比如,有很大一部分研究結果是從嚙齒類動物得出的,而這些化學物質在嚙齒類動物中會導致癌癥并不意味著在人類中也會增加癌癥危險。還有專家認為,許多人都知道一些化合物涉嫌致癌。但他們每天接觸這些化合物,而且并不知道減少接觸是否會顯著減少乳癌的發(fā)生率。當然,減少接觸致癌物是有益的,但關鍵是要有減少接觸致癌物后也減少了患癌的直接證據,這才有說服力。
盡管有爭論,但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控制或者減少人們接觸這些化合物的機會,例如,盡量避免接觸那些含有致癌物質的洗發(fā)水或洗滌劑等,將會減少很多乳癌病例,挽救成千上萬女性的生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防范意識的加強有助于預防乳癌。
乳癌是可以治愈的
乳癌是美國30~50歲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女性中有17.8萬例新發(fā)乳癌病例,其中超過4萬例會死亡。中國女性乳癌的發(fā)病特點是,發(fā)病年齡從30歲開始增加,發(fā)病高峰年齡為40至49歲,比西方女性早10到15年。而發(fā)病后就診病期相對比較晚,約有35%的患者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
但是,無論是早期發(fā)現還是中晚期發(fā)現,乳癌都屬于比較好治的癌癥。早在198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作出“三個三分之一”的評估。也就是癌癥病因中的三分之一是可以設法避免的,癌癥患者中的三分之一如早期發(fā)現是可以治愈的,無希望治愈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可以姑息治療減輕癥狀的。
20多年過去了,科學的進步證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評估十分正確。而且乳癌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認的可以通過早期診斷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盡管工業(yè)化和工業(yè)化后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蔓延,因而大大提高了乳癌的發(fā)病率(以發(fā)病率較高的上海而言為37例/10萬人),但是乳癌的治愈率更是在大幅提升。
如果早期發(fā)現并施以循證醫(yī)學的規(guī)范治療,乳癌的治愈率現在可以高達90%~95%。即使是發(fā)現得晚的中晚期乳癌,經過合理和正規(guī)治療,治愈率也能達到30%~50%。而以生活質量來看,有些地方乳癌原位癌治愈后10年的生存率高達99%,一期乳癌的1O年生存率達93%,二期乳癌的10年生存率達81%。當然,要強調的是,乳癌治療與其他癌癥治療一樣,需要循證醫(yī)學的規(guī)范化的治療和系統(tǒng)性的輔助治療。普查、早診斷和規(guī)范治療是現在乳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同樣,北京腫瘤醫(yī)院對數千例乳癌病人的隨訪資料顯示,一、二期乳癌的5年生存率為94%和83%,1O年生存率為87%和67%。也就是說,盡管乳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第一或第二位,但大部分病人經過及時治療,都沒有生命危險,而且愈早發(fā)現治療效果愈好。另一方面,即使以生活質量衡量,51%的病人還能保留乳房,這也是增強她們生活信念的一個重要方面。
責任編輯張?zhí)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