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陳 豐
轟動全美的辛普森一案,在我們小學(xué)生當中也引起了爭論。于是,在社會學(xué)課上,為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美國的法律,老師安排我們做一次模擬法庭練習(xí):審理一件計算器丟失案。
案子是這樣的:一位女生丟失了計算器,她控告的是一位男生。控告的理由是:計算器丟失時,他是唯一從原告桌子面前走過的人。
開庭日期定于一個星期以后。
原告、被告、雙方的律師和證人,還有法官及陪審團,一一由同學(xué)和老師扮演。雖說是“演習(xí)”,可大家的認真勁讓人覺得好像真有其事。一個星期的準備工作,充滿了嚴肅認真、緊張興奮的氣氛。
我很榮幸,被選中當被告的律師。這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角色,我每天都煞有介事地去詢問被告、證人,認真準備材料。對開庭前的一分鐘陳述,我是字字反復(fù)推敲,句句認真背誦。
開庭那天,同學(xué)們都穿著爸爸媽媽的正式衣服,一個個打扮得“整整齊齊”。我的“同事”——被告的另一位律師,穿著他爸爸的一套黑西服,白色的襯衣上打著漂亮的領(lǐng)帶。我呢,雪白的襯衣上套著媽媽的深豆沙色的西裝,配上黑色的西裝裙,提著黑色的公文包,還真像個律師。
不一會兒,法官——我們的老師,身著一件寬大的黑色法官服走了進來。法警一聲口令,全體肅然起立,等法官坐好后,才讓大家坐下。
首先南法官介紹案情,然后是控方及被告的律師介紹自己的姓名及所代表的人。法庭靜得出奇,我感到有點緊張,心里撲騰撲騰直跳。輪到我發(fā)言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慢慢地站了起來,鎮(zhèn)靜地向法庭介紹自己:“我叫陳豐,代表被告。”
接下來是法庭調(diào)查,首先由原告的律師作一分鐘陳述。他面向陪審團,不時地指著被告,認定是他偷了計算器,并說平時他就是一個愛偷東西的人。
他一講完,我立即走到陪審團面前為被告辯護。我首先指出原告一方?jīng)]有提出任何直接的證據(jù),而被告沒有任何偷盜行為的“記錄”。我進一步指出計算器丟失時有很多人在場,并非只有被告一人。
我講完后,原告的律師便請他們一方的三位證人——出庭作證。先由他提問,然后我作交叉提問。第一位證人說她好像看見被告走過原告的桌子,拿起了一件東西走出教室。第二位證人說被告不是好人,有一次她看見被告在校長的辦公室里,聽說他差一點把一位同學(xué)的自行車偷走了。第二位證人說被告不喜歡原告,所以老想偷她的東西。
聽著原告的證人盡是用“好像”“聽說”“差一點”這些含糊不清的字眼,我和我的“同事”心里就更有底了。向原告三位證人提問完了,就開始提問被告和他的三位證人。
被告說他進教室時就直接走到自己的桌子前,后來又站起來和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講了幾句話,然后出去拿一件東西時,確實走過原告的桌子,但絕沒有拿原告的計算器。第一位證人說:“我從小就是被告的好朋友,我了解被告的為人。他每天花一小時去幫助老人院的老人,怎么可能是個行為不端的人呢?”第二位證人證明他看見被告走進教室,跟一個同學(xué)講了幾句話又走了出去。出去的時候,是經(jīng)過原告的桌子。不過被告絕對沒拿什么東西,因為他走到門口,還跳起來用雙手拍了一下門。第三位證人說被告已經(jīng)有自己的計算器了,沒有理由偷原告的。她說的同時,我的“同事”向法庭出示了被告的計算器,看上去比原告的那個值錢多了。
證人提問完畢,法官讓雙方的另一位律師作一分鐘的陳述。原告律師的陳述大致和開庭時的差不多。被告的律師強調(diào)指出,原告沒有任何直接證據(jù)。法律是重證據(jù)的,而不能憑懷疑和猜測。
針鋒相對的法庭調(diào)查結(jié)束以后,陪審團到另一間屋子去作裁決。原告、被告雙方都緊張地等待著。時間好像過得特別慢,空氣也好像凝固了。
終于,陪審團進來了。被告和原告兩方都站了起來。一位陪審團的代表站起來宣布:“經(jīng)裁決,被告無罪。”話音剛落,大家歡呼著,擁抱著。
這堂有趣的法庭模擬演習(xí)課,足足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好幾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