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消息說,我國準備提高貧困線,從2007年1067元的標準,提高到1300元;按實際購買力計算,首次達到日收入1美元的國際標準。這樣,全國貧困人口將翻一番,由目前的4000萬增加到8000萬。(4月13日人民網)
“貧困線”的現(xiàn)實價值就是,線下的群體屬于扶助對象,提高貧困線就意味著更多的人需要國家與社會的幫扶,民生關懷需要更大的力度。我國貧困人口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對貧困規(guī)模、貧困發(fā)生率、貧困發(fā)生的深度等等,確需重新估算。我很贊同將貧困線提高,很顯然,年收入1300元依然是一個低得可憐的數(shù)字--平均每個月才一百元多一點,在如今全球糧食價格“漲”聲一片之時,這僅僅只能填飽肚子。
貧困線的“水漲船高”,是一種正視現(xiàn)實的理性確認、一種與時俱進的制度選擇。如果為了數(shù)字好看而降低貧困線,那樣就會讓太多的人只在數(shù)字上脫貧。飽含人文關懷的“窮人經濟學”一詞,我們已耳熟能詳;貧困其實是經濟和非經濟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其產生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很復雜,若不用心,其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內在規(guī)律就難以準確把握。面對貧困,我們最需要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
如果無視貧困的存在、忽視貧富的差距,那么就不會帶來真正的社會安寧和諧。無論城鄉(xiāng),都有貧困問題,而脫貧有許多現(xiàn)實的管道路徑可選擇。比如對于城市來說,個稅起征點的提高,就是公眾的一種普遍期盼;而對于農村來說,“離開”則是一種重要的脫貧路徑,“富人到國外也是四海有家,窮人在家里也是異鄉(xiāng)人”,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有1000萬左右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許多農民就是依靠進城務工而脫貧的,所以城市應該有更寬闊的胸懷容納外來務工者。
除了重視“生存貧困”,我們更應重視“發(fā)展貧困”。貧困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發(fā)展問題,經濟之外,還有社會保障的貧困、精神文化的貧困等等。生存的貧困線是有形的,發(fā)展的貧困線是無形的,難以用一條量化的“線”來清晰表達?!鞍l(fā)展貧困”的群體,既缺少教育、醫(yī)療保障的基本支付能力,又缺乏獲得發(fā)展的機會和發(fā)展的條件,而且“發(fā)展貧困”的傳遞能力很強,遏制則更為困難。
受惠于改革開放,這30年來雖然生存貧困發(fā)生率在總體上已大幅減少,但“發(fā)展貧困”的人口規(guī)模依然龐大。中國未來也必須依靠改革開放,要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民,那么在提高“貧困線”的同時,政府層面還要更加重視與正視“發(fā)展貧困”問題,這更是一種制度托付。
新聞出處:
http://news.163.com/08/0413/03/49CLGF3H0001124J.html
(作者徐迅雷系杭州《都市快報》首席評論員;社會職務:杭州市政協(xié)委員;入選《雜文選刊》\"當代雜文30家\",是《雜文報》\"名家新作\"專欄30人之一)
身份證號碼:332521660320003
郵編/310005/浙江杭州市莫干山路497號金頂苑仁和閣1-402
辦公室電話(上班時間通常為下午3點):0571-85051659宅電:0571-88823238手機:1395818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