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圖書室在五樓,我是那兒的常客之一。每周一和周四的課間操后,我都會拿著已看完的書往圖書室趕。跑到大樓前,我抬頭望望五樓的圖書室,總見它似乎帶著挑釁的神情俯視前來借書的人:“哼!想看書?先忍受跑五樓的折磨再說!”我深吸一口氣,一路小跑,直奔五樓。
這樣的運動,即使在飛雪的日子,也足以讓我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我卻沒有一點累的感覺。
到了五樓,送給管理圖書的阿姨一個甜蜜的微笑:“阿姨,我來還書的,謝謝!”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我還要借書。阿姨會意一笑,就給我登記。然后,我就在這個“書湖”(這兒估計還不能叫“?!保├飳ひ捚饋怼?br/> 這個尋覓過程是非常愉快的。
圖書室的地板很特別,它鋪在結實的木頭上,走上去咚咚響。我打心底里佩服圖書室設計者的智慧——它不但能使書免遭潮濕空氣的侵襲,還給人一種“古典”的享受。
當然,最大的樂趣不在此。
我喜歡伴隨著自己粗粗的喘氣聲,撫摸或薄或厚或新或舊的書,聽著腳下咚咚的響聲。一本本書被我輕輕拿起,又小心放下,有時再拿起。當我不再喘粗氣時,書也快選好了。
選好自己喜歡的書,到管理員阿姨那兒登記好。然后,我就抱著書歡天喜地地跑到教室吸吮它的“乳汁”了。
通過這樣的反反復復,我熟悉了徐志摩、泰戈爾、張愛玲和馮驥才等名家,領略了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的風采。
五樓的圖書室最終帶給我的,是我的思想毫無征兆地被潛移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