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真好玩·
最“拉風(fēng)”的動物
如果說到什么動物會滑翔飛行,你肯定能列出一大筐來,不過,估計大多數(shù)人的“筐”里沒有把蛇裝進去。這種會飛的蛇叫天堂樹蛇,能長到1米長,具有極強的滑翔能力。它雖然沒有支持飛行的翼膜等身體附屬結(jié)構(gòu),但依然能夠很好地控制選定的飛行方向。原來它是把身體扭成S型,巧妙地運用空氣動力學(xué)的原理,使自己在空中滑行。還好,天堂樹蛇只在南亞和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生活,不然,我們仰望天空時,除了看到鳥兒外,說不定還會不時看到“飛蛇”。
看到飛蛇總讓人覺得慌,那就看看魚吧。這種魚可不是一般的魚,它是生活在印尼海岸邊一種會“走路”的鯊魚。不過不用怕,它不會“走”到岸上來,也不會吃人。這種體形細(xì)長、表面有斑點的鯊魚很小,主要生活在海底,捕食甲殼類動物,比如螃蟹、蝦什么的。它們能利用自己的鰭在珊瑚礁上“行走”,這對于它們捕食有很大幫助。當(dāng)然,如果受到驚嚇,這種鯊魚會快速游走。
蛇啊鯊魚什么的總歸和我們?nèi)祟惤佑|不多。大山雀可就不一樣了,它是時不時就會到人們的房前屋后來轉(zhuǎn)悠的。和人類接觸一多,大山雀還真“學(xué)”到了不少本領(lǐng)。有人用細(xì)繩把一片肥肉吊在瓶里,看它能不能得到這片肥肉。一開始,饑餓的大山雀隔著透明的玻璃瓶用嘴去啄,當(dāng)然,這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碰壁之后,它停在瓶口一動不動,“思考”了一會,它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先用嘴咬住細(xì)繩,再用力往外拉,企圖把肥肉取出來。不料這根細(xì)繩很長,拉一次無濟于事,大山雀就用腳踩住已經(jīng)拉上來的細(xì)繩,再用嘴咬住繩往外拉,拉一段,用腳踩一段。如此反復(fù)多次,美味便到手了。不過,大山雀可不光只吃肉,在英國,大山雀還經(jīng)常在早上把放在各家門口的牛奶偷吃掉。打開那鋁箔制的瓶蓋,對它們來說實在不算難事。
·軍事真好玩·
軍禮的由來
軍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yán)肅禮節(jié),軍人們行軍禮表示他們對他人的敬意。關(guān)于軍禮的由來有兩個傳說。
一個傳說是,十六世紀(jì)末,英國軍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后,英國政府為凱旋歸來的將士們舉行了一次隆重的慶祝大會。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fā)獎品。當(dāng)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yán),軍隊中特別規(guī)定將士上前領(lǐng)獎時,一定要用手臂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后來,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另一個傳說是,嚴(yán)肅的軍禮源自中古時期的比武招親。在歐洲中古時代,一些國家經(jīng)常會為本國到了婚嫁年齡的公主舉行比武招親,本國或者其他國家的武士都可以來參加。比武之前,武士們必須列隊從公主的寶座前走過。為了表示自己因為公主的美麗而暈眩,武士們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為當(dāng)今的軍禮。
軍禮的演變和所表達的意思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古羅馬的帝國騎士在相遇時,有舉起盔甲上的面甲的傳統(tǒng),據(jù)說這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敬意和騎士精神;同時,還可向同伴顯示臉部,以免被誤殺。到了中世紀(jì),西歐的武士都丟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tǒng)也就演變?yōu)槊撓骂^盔或帽子。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以后,軍隊為了方便,正式把脫帽致禮的傳統(tǒng)改為用手接觸帽檐或頭發(fā)(在不戴帽時)的方式。英國軍人敬禮時手心外翻,表示手中沒有武器;雙腳并攏,成立正姿勢,表示軍人氣魄。世界各國軍隊的軍禮動作雖各有不同,但舉手接觸帽檐這一點大致相同。
·體育真好玩·
樂極生悲
在體育項目中,勝利者常常會用各式各樣的舉動來表達內(nèi)心的興奮:110米欄世界冠軍劉翔在看到自己破了世界紀(jì)錄時,一蹬腿就跳上了場邊的電子記分牌;69公斤級世界舉重冠軍張國政在完成確保勝利的一舉后,當(dāng)場就來了個后空翻;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先失兩局的不利情況下連扳三局擊敗俄羅斯女排獲得冠軍后,姑娘們緊緊相擁喜極而泣……
可是,當(dāng)年蘇聯(lián)賽艇運動員伊萬諾夫在摘取金牌后,他的激動卻讓到手的金牌成了“一條魚”在水里游走了。在1956第16屆墨爾本奧運會的雙槳無舵艇的決賽中,伊萬諾夫力克群雄,取得該項目金牌。小伙子初戰(zhàn)告捷,欣喜若狂。走下領(lǐng)獎臺后,當(dāng)即把金牌拋向空中,以表達自己無法控制的激動心情,岸邊的觀眾也情不自禁地為他的勝利而歡呼。伊萬諾夫每拋一次,觀眾席上就一陣歡呼;觀眾越喊越來勁,伊萬諾夫也越拋越有勁。誰知當(dāng)他又一次將金牌拋向空中時,由于用力過猛,角度偏斜,金牌沒有落回他的手上,而是掉進了茫茫的湖水中。他的教練動員全體隊員潛入湖底摸撈,可是摸撈良久,還是未能找回那枚珍貴的金牌——它就這么丟了。
伊萬諾夫的情緒一落千丈,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成天愁眉苦臉,國際奧委會領(lǐng)導(dǎo)人不忍心看著這樣一位年輕而又有運動才能的選手心情沮喪地返回祖國,趕忙仿制了一枚“金牌”發(fā)給他。后來在1960年和1964年的兩屆奧運會上,伊萬諾夫又贏得了這項比賽的金牌,不過,這兩次他再也不敢玩拋金牌,改成全身跳了。
·歷史真好玩·
喝酒為什么要碰杯
我們經(jīng)??匆姶笕藗冊诤染茣r總要碰杯或者干杯以示交情。關(guān)于碰杯的由來,有這樣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碰杯是由古希臘人創(chuàng)造的。傳說古希臘人非常喜歡喝酒,不過他們在喝酒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現(xiàn)象,在舉杯喝酒的時候,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樂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舌頭能夠辨別酒的味道,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這一享受之外。古希臘人覺得這樣對耳朵實在不公平,可是怎么辦呢?于是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發(fā)出的清脆的響聲就傳到耳朵中。這樣,耳朵也可以和其他面部器官一樣享受到喝酒的樂趣了。(哇,古希臘人真是可愛,喝酒居然還講究五官平等,全方位體驗,真是虧他們想得出來?。?br/> 還有一種說法是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羅馬。古羅馬人崇尚武功,常常開展“角力”競技。在競技前選手們習(xí)慣于飲酒,以示相互勉勵和壯膽之意。由于酒是事先準(zhǔn)備的,為了防止心術(shù)不正的人在給對方喝的酒中放毒藥,古羅馬人就想出一種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雙方各將自己的酒向?qū)Ψ降木票械股弦恍?。而在倒酒的過程中,兩個杯子相互碰撞就會發(fā)出聲音。從那以后,這種碰杯便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新的禮儀。
·地理真好玩·
出門只能騎毛驢的小島
到希臘旅游,除了去游覽那些神殿之外,還應(yīng)該去那些散落在愛琴海上的眾多風(fēng)光旖旎的島嶼游覽一番。其中伊德拉島就是非常好玩的一個小島。
從船上望去,這個島上到處是光禿禿的石頭,建在石頭上密密匝匝的房子環(huán)抱著港灣。伊德拉這個名字的本意是水,就是說這本該是個多水的島嶼,但氣候改變后,現(xiàn)在島上綠地沒多少了,淡水和食物則完全依賴外界供應(yīng)。在17、18世紀(jì)時,伊德拉島曾是希臘的主要海港,當(dāng)時每天有幾百條商船從這里進出。時至今日,海島仍然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樣子,好像時間在這里停住了腳步一樣。
伊德拉島沒有汽車、自行車,只有幾百頭驢子作為交通工具,因為這個島的地形非常特別:蜿蜒起伏的街道,數(shù)不清的階梯,還有狹窄的巷子,只有驢子才能應(yīng)付。不想多走路的游客可以和驢子做伴,一路騎著驢子游覽當(dāng)?shù)氐娘L(fēng)景。這些驢子訓(xùn)練有素,不會為難游客,一路騎來別有情調(diào)。而喜愛徒步的游客也可以跟著驢子的足跡,自由游逛。在狹窄的山路上,常能碰到迎面過來的騎在毛驢背上悠然自得的當(dāng)?shù)鼐用?,讓人感覺就像來到阿凡提的老家一樣。
伊德拉島也是愛琴海列島中最大的、最美麗的島嶼。伊德拉島環(huán)境幽雅,民風(fēng)純樸,成為許多偏愛它的文學(xué)家和藝術(shù)家的聚居地。據(jù)說英國的戴安娜王妃在遇難前不久,就在這里度過了她最后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