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雯 惠悲荷
(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2)
本文就奧林匹克運動中“人文奧運”的理念、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精神、中國體育文化等主要問題進行一些探討,以重新認識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進一步表明了東西方體育文化正在空前的廣度和深度上交匯、融合,而且必將對人類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對構建具有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體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體育文化與人文奧運理念的奧林匹克體育文化和諧發(fā)展。
“人文奧運”理念是北京奧運會的核心理念,它與“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的兩大理念本質上是一致的,“人文奧運”包含了“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的內涵,與現代西方人文哲學所強調的人文主義思想是一致的?!叭宋膴W運”是指東西方文化廣泛交流和借鑒融合的盛會,是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文化與中國體育文化相互豐富和相互發(fā)是更快、更高、更強與和平、友愛、團結和諧統(tǒng)一的盛會"。首先,“人文奧運”理念包含有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文化與理想等主要方面,其人文精神的奧運就是尊重人、教育人、鍛煉人、熏陶人和提升人的奧運;其次,人文奧運是文化奧運,是重視文化及其交流,促進人們積極參與和相互理解的奧運。
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源于古希臘,是14至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和18世紀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的產物。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西方文化向世界各國文化的滲透。在這種擴張的過程中,西方文化具有的創(chuàng)造、探求、競爭的需要更加強烈,文化發(fā)展的動力空前強大,西方體育也在這場文化變異中變得更具有競爭性。希臘民族的精神世界,表現出勇于開拓、敢于進取、注重人的和身體能力的特征。希臘社會的需要原型是以個性發(fā)展、個體生命力的張揚為主體而構建的。這與東方人恒定不變,順從效忠的社會理想大相徑庭。顧拜旦奧運精神集中表現為“更快、更高、更強”?,F代奧運文化的出現,打破各國體育文化的界限,出現了交匯和融合的現象。正是這種奧運精神順應了現代社會不斷進取、不斷發(fā)展的需要,使得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成為人類最廣泛、最普及的文化現象。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社會的進步,民族意識的解放,團結一致,榮辱與共的民族精神的弘揚, 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和發(fā)展,尤其是領袖和精英人物的身體力行的倡導,都極大地激發(fā)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富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進取心,激活了民族整體新文化的潛能。在這個時候,學習和發(fā)揚“和平、友誼、進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補充和豐富。社會競技活動已成為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手段,近代體育也逐漸成為中國體育文化的主流。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深入地開展,奧運精神深入人心,體育健兒在世界體壇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集中的體現了中華體育健兒強烈的競爭欲望和進取意識,給華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內容。這一切不能不說是得益于中西體育文化的交匯和融合,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提高國民體質,實現民族意識的全面現代化和民族經濟的騰飛,中國更需要奧運精神,更應重視體育運動對促進人體身心健康,培養(yǎng)人的永遠進取、奮斗不息的文化效應。
3.1體育雙文明建設工程
如今,體育文化遍布大江南北, 以運動員文明創(chuàng)建作導向、制度為規(guī)范、全體齊參與、上下相結合、整體推進的方式,不斷提高體育文明水平。運動員紀律嚴明,比賽井然有序?!拔拿鞅O(jiān)督”、“文明競賽”、“文明運動員”、“文明裁判員”、“文明賽場”,不斷推動體育文化成長進步。中國體育為社會主義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的精神產品, 是創(chuàng)造社會精神財富的重要手段,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著多方面的作用。中國體育健兒頑強拼搏,奮勇進取的革命精神和為國爭光的英雄氣概,極大地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體育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信心。中國體育文化中促進科技昌盛和社會文明;增進民族和睦、國際團結,開展體育文化外交,促進世界和平友誼;養(yǎng)成人民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3.2中國體育團隊精神文化
體育文化建設中團隊精神是中心環(huán)節(jié), 體育精神文化的效力是團隊整合、團隊成長中最持久而深刻的作用力。50年來,中國體育一貫注重培養(yǎng)團隊精神,開展團隊建設。中國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特別有戰(zhàn)斗力的團隊。
3.3中國體育精神教育文化
中國體育文化特色建設的又一重要抉擇是把體育精神導入中國體育活動的每一個過程,塑造富有個性的中國體育文化形象和運動員形象。如女排精神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中國奧運的核心理念“辦奧運、興中國”,發(fā)展理念“變體育資源優(yōu)勢為產業(yè)優(yōu)勢、以奧運產業(yè)帶動區(qū)域經濟”將產生強烈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為中國體育文化創(chuàng)造巨大的無形資產,增強中國體育文化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3.4中國奧運社會文化
家庭構筑廣泛而穩(wěn)固的奧運文化建設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運動者生存所在和文化養(yǎng)成的根系,要發(fā)揮持久而深刻的影響力的,就不能脫離中國家庭背景的奧運文化建設,所以奧運文化建設也要以家庭文化建設為背景和依托。中國開展的“奧運社會支持工程”,就是開展以創(chuàng)建文明家庭、體育家庭、全民健身家庭、奧運家庭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文化、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中國體育文化建設得到了廣泛的社會支持和響應,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中國體育的發(fā)展壯大。
東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東西方傳統(tǒng)體育科學思想有所不同,中西文化背景的迥異,體現在傳統(tǒng)體育科學思想內容上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中國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講求運動形式的溫柔中和,追求和諧、安樂、康泰的生活,偏重于人體的康壽、保健、療治等養(yǎng)生文化思想與醫(yī)學理論的研究,并形成一整套完整功能結構和理論科學養(yǎng)生科學體系。西方體育科學思想追求的是與環(huán)境和人的抗爭,不斷達到目標而又不斷地超越自我進行新的抗爭。因而,著重高水平體育技戰(zhàn)術與訓練方法的研究,忽視人體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協(xié)調發(fā)展一面,單純追求體格和肌肉強壯的健康標準。而就這一點來說中國體育科學思想內容對于糾正和完善西方體育科學思想體育,使得東西方體育科學思想的交匯和文化異質的互補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成為世界體育科學思想史的一種必然趨勢。
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頑強拼搏,不僅表現出優(yōu)秀的技藝,同時也表現出中華民族謙虛謹慎、禮儀待人、講求道德的精神風貌,70年代,中國推崇的“志行風格”和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都體現了高度的道德準則。東方特有的武術、氣功、經絡學說、太極八卦理論愈來愈受到西方的重視,并廣泛應用到運動訓練、賽后恢復、心理控制上。同時,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奧運戰(zhàn)略的需要,中國也廣泛應用西方的生理學、醫(yī)學理論、科學儀器和方法進行運動訓練,提高健康水平和競技運動水平。這一切無疑是對世界體育思想、體育精神與體育道德的補充和完善。同時也表明了東西方體育文化正在空前的廣度和深度上交匯、融合,必將對人類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對構建我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體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必將促進中國體育文化與人文奧運理念的奧林匹克體育文化和諧發(fā)展。
奧林匹克運動是用東方的整體著眼和普遍聯系的綜合思維方式,以東方文化為主導,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華,把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推向一個更高階段的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開放的世界性文化體系,它以中國具有濃郁儒家色彩的傳統(tǒng)體育倫理思想中的公正、誠實、仁愛和友善等觀念對當今體育競賽中出現的興奮劑濁流和球場暴力的陰影,起著凈化作用,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不斷地從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中吸取有益的養(yǎng)分,從發(fā)展的立場出發(fā),二者各取所長,互為補充。知識經濟時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更高層次的和諧,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然造福于人類的未來,中國傳統(tǒng)體育也將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與奧林匹克運動的互補共同和諧發(fā)展也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1] 任海.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 杜華.試論“人文奧運”理念與高校奧林匹克運動教育及價值[J].西安體院學報,2004,(9).
[3] 陳偉,等.以中國體育文化促進奧運文化的發(fā)展[J].武漢體育學院,2003,(1).
[4] 張玉生.2008年北京“人文奧運”的理念與行動[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2).
[5] 孫葆麗.奧林匹克運動與中國[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