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山
讀書對于我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四五歲讀《三字經(jīng)》?《幼學(xué)瓊林》?《聲律啟蒙》起,到大學(xué)畢業(yè)后從教?從文?從政,至今已近四十年,此間雖然工作幾經(jīng)變換,但我一直與書為伴,以書為友,常常忘情地暢游在書籍的海洋里,這既是慣性使然,也是一種緣分。
長期以來,我一直向往那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境界,但由于種種不可抗拒的局限,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的這種向往至今仍然難以變?yōu)楝F(xiàn)實(shí)。于是,以讀書來突破這種局限,給自己營造一種“夜靜書為友,燈光作伴人”的意境,追求一種“讀書于斗室之中,縱目于千里之外”的收獲,便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書也就成了我的一位親密無間的摯友,時時叩問,并且總能開卷有益。
像我這樣難以常常遠(yuǎn)足去飽覽名山大川的人,唯其如此,我們才可以從書中看到碧海藍(lán)天,聽到空谷傳音,才可以縱橫于五千年之間,從容不迫地審視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才可以馳騁于數(shù)萬里之外,怡然自樂地流連于浩瀚無垠的大漠風(fēng)光。不僅如此,人生的酸甜苦辣,事業(yè)的興衰際遇,命運(yùn)的起伏跌宕,仕途的寵辱枯榮,以及由此所衍生出來的種種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一切的一切,書中應(yīng)有盡有。由此,我們也終于理解,為什么終生不出小鎮(zhèn)并不妨礙康德成為大哲學(xué)家,一生拒絕出國并不影響李敖成縱論天下的名士,而隱居南陽隆中的臥龍諸葛亮卻能料事如神而暢談三分天下,毛澤東身處羅霄深山陜北僻壤卻能放眼世界談笑間橫掃千軍如卷席……原來,現(xiàn)實(shí)缺少的空間,卻能夠有書而得到無限延伸;原本短淺的目光,卻由于有書而變得無比深邃和曠遠(yuǎn)。我曾寫過一篇散文詩,來表達(dá)我對書的理解與感悟,也傾注了我對書的一往情深:
“與書有緣,書如摯友。當(dāng)你失落時,可以把它邀請到眼前,撫平你沉重的憂傷,慰藉你痛苦的心靈,分擔(dān)你思想的負(fù)荷,默默地陪伴你走進(jìn)美麗的境界。
書是一個福音?一個暗示,在你摒棄了身外的喧囂,重新歸于沉靜時,它才緩緩將高于生活的另一個世界的秘密之門打開。你輕輕掀開書頁的手,也同時掀開了自己內(nèi)心的洞口,將靈魂漸漸呈現(xiàn),并在寧靜?純粹的詞語間辨認(rèn)出失落的姓名。
書是一個去處?一個歸宿,它比一個人的記憶和懷念更長久。驚心動魄的故事,悲歡離合的傳說,動人的情話和憂傷的淚水,時光所能毀滅的軀體,都在書中得到永生。
書是一封家信?一封情書,傾注著人類最深沉的愛和渴望,所有的愛意?懷念?痛苦?憂傷都在傾訴之中。而一本訴說幸福的書,永遠(yuǎn)帶著我們飛翔,遠(yuǎn)離厄運(yùn)和罪惡,遠(yuǎn)離死亡。
書是一盞明燈?一泓清泉?一片綠洲?一位人生的導(dǎo)師……與書有緣,雖然清貧,但我也富足?充實(shí);讓我安詳?shù)?寧靜從容,生活在廣袤無邊的世界里……”
誠然,現(xiàn)實(shí)中盡管讀書不是萬能,但當(dāng)我們沉重地走過了那個“讀書無用論”的年代,當(dāng)我們切身地感受到“知識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之時,與書有緣的人,總會在書中得以豐厚的回報:它讓你心胸開闊,處事通達(dá);讓你見識廣博,避免錯誤;讓你洞察時勢,繞過厄運(yùn);讓你豐富才智,實(shí)現(xiàn)理想。尤其是處在一個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時代,在人生旅途中,當(dāng)你“想有所為而不能為”,甚至于“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你可以鄙視任何事物,唯獨(dú)不要鄙視讀書。因?yàn)樽x書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胗^念乃至整個人生。如果你也曾是一個讀書人,只要你不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自傲而固步自封?孤芳自賞,也不以“錢到用時方恨少,讀書容易做官難”為借口而妄自菲薄?自暴自棄;不以書中自有“黃金屋”“千鐘粟”“顏如玉”而作黃粱美夢?陷入迷途,也不以“十載寒窗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而自怨自艾?徒有空想,而能夠與書為友,善自珍重,并且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住誘惑,你就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欲求,書就會成為你改變命運(yùn)的神器,成為你進(jìn)步的階梯,成為你奮斗的力量。
但是,讀書畢竟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是一種良好習(xí)慣的自我培養(yǎng)。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習(xí)慣,就會視讀書如交友?擇友,視好書為良師益友?諍友?畏友而親之愛之,甘之如醇;視淫書穢籍為損友?賊友?壞友而懼之避之,飲之如鴆。為尋一部好書,常常不惜披肝瀝膽?“眾里尋他千百度”,一旦找到即視之為知己知音,并且“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終生為伴,矢志不渝。這是一種何等愛憎分明?何其暢快的人生!
魯迅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濒斞傅倪@個“知己”是書否?雖然我不能肯定,但縱觀歷史,諸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高爾基?孫中山?毛澤東……等等,這些杰出的偉人們,畢生手不釋卷,是書改變了他們的命運(yùn),而他們卻改變了世界。此外,古往今來愛書嗜讀者不勝其數(shù),墨子載書出游?周公晨讀百篇?孔子韋編三絕,還有許許多多螢光映雪?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秉燭夜讀的讀書人,他們終生以書為伴,與書為友,書也以“同懷視之”,讓他們獲得才智,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并讓他們的英名長留青史。他們的智慧和思想的光輝,如同一盞盞指路的明燈,長久地照耀著來者,照亮了歷史的長河,也照亮了后人的精神世界。由此看來,不管他們富貴還是貧窮,也不管他們功成名就與否,他們都是與書有緣的人。我雖然不能與他們相提并論,但也注定今生今世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