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煒
《福布斯》新推出的老板“最佳”和“最差”的排名依據(jù)是該上市公司過去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和增長率,以及這兩項指標相對于同行業(yè)競爭對手的表現(xiàn),高管領取的薪酬也在考察之列——
在最近《福布斯》中文版發(fā)布中國上市公司“最佳老板”、“最差老板”榜單中,思源電氣董事長董增平名列“最佳老板”排行榜首位;海王生物工程總經理劉占軍則位居“最差老板”排行榜榜首,在同一份榜單中,TCL董事長李東生則名列最差第六。
《福布斯》中文版新推出的這份榜單針對中國A股上市公司中的所有非國有上市公司?!白罴选焙汀白畈睢钡呐琶罁?jù)則是該上市公司過去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和增長率,以及這兩項指標相對于同行業(yè)競爭對手的表現(xiàn),高管領取的薪酬也在考察之列。
“最佳老板”和“最差老板”的這兩份榜單主要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的,即評判一個老板是“好”是“差”主要是依靠業(yè)績來說話,這種做法沿襲了美國《福布斯》雜志一貫的研究方法,李東生上榜是因為過去三年TCL出現(xiàn)嚴重虧損。
用業(yè)績與薪酬進行對比,“公司沒掙錢,自己腰包鼓”就是最差老板最鮮明的特征。
榜單公布之后,眾說紛紜。
被評為最佳老板的,反應十分平靜,而被評為最差老板的,反應各有不同。排名最差第一的海王生物說:排行榜忽視了公司基本面;渤海物流說排行榜不客觀;TCL說業(yè)績不佳不能全怪老板;新都酒店則指出該評價忽略了每個公司的歷史。
還有一些企業(yè),則用了一個殺手锏:《福布斯》在炒作。用評選“最佳老板”、“最差老板”的方式對上市公司進行評價,的確會讓人有一種怪異的感覺:這好像不是財經界的行為,而更像是一種娛樂圈的行為。
而從這件事情本身,也可以讓我們有一些新的啟示:
一是《福布斯》有這樣的方式,讓公眾對于上市公司更加了解。上市公司是更具有公眾意義的公司,透明度是很重要的要求。任何榜單都有其缺陷,都不會像審計報告那樣精確客觀,但卻能最鮮明、最形象地讓人們對上市公司有更深層的了解。
二是對職業(yè)經理人的評價。雖然《福布斯》發(fā)布榜單時,用的是“最佳老板”、“最差老板”這樣的詞匯,但我認為,準確的表達,應該是“最佳職業(yè)經理人”、“最差職業(yè)經理人”,因為列入榜單的人員,多數(shù)是上市公司的CEO或總裁,而董事長很少。而之所以沒有使用“職業(yè)經理人”這樣的詞匯,大概是因為,《福布斯》認為中國沒有形成真正的職業(yè)經理人群體。
公司是靠人去經營的,職業(yè)經理人的素質、業(yè)績、薪酬,都應該成為公眾(最起碼是股東)應該了解、有能力評價的問題。中國一直沒有規(guī)范的職業(yè)經理人評價體系,盡管《福布斯》的榜單有點娛樂化,但能引發(fā)公眾對職業(yè)經理人的關注,也算一個貢獻。
這是一個娛樂化的時代,連《福布斯》也開始越來越娛樂,從名人榜單,到最差老板榜單,越來越像“花邊新聞”了。不知道這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不知道真正嚴謹客觀的榜單今后還會不會存在,或者,更嚴謹客觀的榜單,會不會無力引發(fā)人們的關注。最后還有一個問題:“最差老板”榜單上,為什么沒有房地產企業(yè)的老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