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2007年夏就要過去,對于藝術收藏者而言,無論買家還是賣者,終于松了口氣,十余家拍場,厚厚的圖錄,海內外的奔波,使得如今參加拍賣也成為辛苦事。
屈指算來,中國大陸油畫與雕塑拍賣已經悄悄走過14年。在這第14年的春拍里,5位藝術家首次進入千萬元身價之列:岳敏君、曾梵志、靳尚誼、石沖、毛焰。人數(shù)之眾,為歷年之冠。而突破千萬元的架上作品總數(shù)也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2件(如加上吳冠中的《交河故城》則是23件),僅此22件作品,價格總額便逾4億人民幣,超過1994~2004年11年間中國大陸油畫拍賣市場的總成交額(約2.77億元)。于是有人說“瘋狂”,有人論“泡沫”。數(shù)據(jù)卻告訴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曾經慘淡經營的中國油畫雕塑已迎來了它在市場上的最好年代。雖然這未必是一個創(chuàng)造力鼎盛的年代。
在華人畫家中,趙無極在歐洲的地位最高,他的千萬元天價作品《14.12.59》《15.10.63》《4.10.83》《4.4.85》分別創(chuàng)作于38歲、42歲、62歲、64歲。吳冠中是趙無極在西湖藝專的校友,油畫中西相潤,極富抒情性,雅俗同賞,今春的天價畫作《北國風光》《桂林景色》均完成于1973年,當時畫家54歲。還有常玉的《自瓷瓶中的粉紅玫瑰》,20世紀上半葉的“巴黎畫派”中,常玉是被稱為“巴黎雙玉”之一的風流人物,而在創(chuàng)作這幅畫時,畫家年方30,歲月荏苒,轉眼76年已過。而于今年創(chuàng)下7200萬元天價的《放下你的鞭子》,則是畫家徐悲鴻于44歲創(chuàng)作的作品。
在紅色經典題材中,陳逸飛的《黃河頌》是今年惟一一幅千萬元主題性作品,也是他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幅,曾自詡“既英雄,又浪漫”,創(chuàng)作時年僅26歲。
而在當代藝術家中,今年進入“千萬元級”的藝術家年齡則更為相仿。石沖創(chuàng)作《今日景觀》時是33歲,作品綜合了行為、裝置與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8》是11年前的作品,當時年僅32歲;張曉剛創(chuàng)作《天安門—號》《血緣系列:三位同志》《紅色肖像》時,年紀在35歲左右,而創(chuàng)作《生生息息之愛》時則只有30歲;此外,岳敏君創(chuàng)作《金魚》時31歲,毛焰在畫完《記憶或者舞蹈的黑玫瑰》時年僅28歲。
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個小小結論:前輩藝術家姑且不論,在當代藝術家中,30歲左右是他們創(chuàng)作盛年的起始。
我們目前所見之千萬元畫作,業(yè)已經過多輪展覽、學術評析,進入了海內外收藏系統(tǒng),其學術及市場價格保障毫無疑問是相對可靠的。但如若把收藏視野專注于此,樂趣則會少很多,對于收藏者而言,考驗的不是金錢財富的多寡,而是藝術眼光與品位。真正有意思、有樂趣的收藏,往往不在于千萬元天價作品,一來,價格高,不僅普通人買不起,即便擁有一定實力的收藏家、畫廊、美術館也往往力有未逮;二來,很多千萬元作品太重復,缺乏創(chuàng)造力;更重要的是,買一件千萬元作品的資金可以買到多少件現(xiàn)在30歲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年輕藝術家目前是最富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階段,其作品表現(xiàn)內容亦與我們息息相關,而未來的千萬元藝術家也必出于他們之中,出手在前,日后便是讓別人買自己的眼光。
當然,30歲不等于多年以后的“千萬元級”,這中間有許多的路要走。首先,作品要好,要有當代性,這是毋庸置疑的?,F(xiàn)在已不是梵高的年代,在展覽、畫廊制度日漸發(fā)達的時代里,優(yōu)秀藝術家往往在世時便可受到認可;其次,要參加重要的展覽、學術活動,為批評家、藝術史學者所關注,這樣才能從學術層面發(fā)掘畫家的特異之處;第三,一個廣受認可的藝術家還需要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像專業(yè)的畫廊、經紀人,藝術家不可能包打天下,果如此,藝術恐怕也難以純粹并保持長久創(chuàng)造力;最后一點,則是藝術家本人對自己作品的掌控能力,同—題材的作品不可以重復太多,但同時又要一定數(shù)量在市場上流通,如果畫廊、收藏家都沒有這些作品,藝術家是無法獲得他們認知的。
以上幾點,既是年輕畫家通往“千萬元級”的必經之路,也是收藏者在選擇作品時對藝術家需要考慮和了解的所在。當然,千萬元天價不是藝術的目的,更不應該是藝術家和收藏者的目的與追求所在,真正觸動我們內心的,是一種樣式與風格初誕之時,那似生澀又鮮活的年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