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本書拿到手,就滿心想道,“我在讀書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勞,因而減掉興味,或者變成苦事了。
看書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我先前反對青年躲進(jìn)研究室,也就是這意思,至今有些學(xué)者,還將這話算作我的一條罪狀哩。這是的確的,實地經(jīng)驗總比看、聽、空想確鑿。我先前吃過干荔枝,罐頭荔枝,陳年荔枝,并且由這些推想過新鮮的好荔枝。這回吃過了,和我所猜想的不同,非到廣東來吃就永不會知道。但我對于蕭的所說,還要加一點騎墻的議論。蕭是愛爾蘭人,立論也不免有些偏激的。我以為假如從廣東鄉(xiāng)下找一個沒有歷練的人,叫他從上海到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然后問他觀察所得,我恐怕是很有限的,因為他沒有練習(xí)過觀察力。所以要觀察,還是先要經(jīng)過思索和讀書??傊?,我的意思是很簡單的: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世界像部書,不外出考察就僅僅只讀了其中的一頁?!砹_斯諺語
編注:親愛的同學(xué)們,在這個已經(jīng)到來的寒假里,多讀書,多實踐,將讀書與社會實踐更多的結(jié)合在一起,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