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集體備課要求同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通過集體討論、共同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專家引領等形式,制訂教學預案并共同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有效地對備課思想、課程資源、授課手段及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chuàng)造,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激發(fā)群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更準確地把握課堂、吃透教材,實現整體業(yè)務水平的提高,促進職業(yè)生命的成長。
如何讓集體備課更有效、更實效?
其一,要糾正思維指向的偏差。集體備課的思維應指向“和而不同”,要與個體獨立備課有機結合。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情和學情,有選擇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教學思路,設計并撰寫適合自己的教學預案。
其二,要調整集體備課的任務和重心。集體備課要從過去的單一完成教學預案轉向教學研究。教師只有帶著問題去備課,才能讓集體備課更有價值,進而促進集體備課向深層次發(fā)展。
其三,要突破時空界限,讓集體備課常態(tài)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問題,隨時進行交流和探討,這種非正式的集體研討對教師可能更有實效。
其四,要掌握行之有效的集體備課路徑。包括:激發(fā)教師備課熱情,培植集體合作意識,掌握集體備課的基本規(guī)則、主要流程、操作技巧、運作方法、注意事項,加強集體備課的過程指導,鼓勵教師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主動發(fā)表見解,養(yǎng)成不斷反思、勤于修改、虛心學習的習慣等。
摘自《四川教育》2007年第2-3期
作者:王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