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兒
引子
在策劃制作歷史人物專題片時,主創(chuàng)人員往往很難獲得該人物的聲畫素材。例如我們在做《秦始皇傳》時,連一幀有關秦始皇的畫面素材也沒有,因為這個人存在時,人類還根本沒有攝像機。也有部分歷史人物是留有資料的,但聲畫資料并不豐富,不足以表現(xiàn)其人的精神面貌。如鳳凰衛(wèi)視制作的《世紀張學良》,因為很多關鍵點并沒有留下足夠的資料,所以在某些部分剪切得很生硬。
專題片是以畫面語言為主、有聲語言為輔的藝術形態(tài)。能否將流暢的構(gòu)思轉(zhuǎn)化為生動的故事,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畫面素材是否足夠。歷史人物專題片往往缺乏直接的畫面素材,或者有素材也因為年代久遠畫質(zhì)太差無法使用。我們要反映真實客觀的歷史,就只能求助于繪畫、音樂、雕塑及書籍等其他資料,以及運用其他表現(xiàn)方式替代畫面的缺位。
繪畫
我們可以用人物在歷史上留下的畫像替代缺失的人物活動,也可以根據(jù)歷史描述加以人為想象重新繪畫。要選取能反映人物最突出的那部分性格特質(zhì)的畫像,例如在講曹操、劉備、關羽等英雄人物時,最好選擇一些全身披掛的三維畫像;而李白、唐寅這類的才子,選擇一些線條比較柔和的水墨畫會更有意味;如果要演繹帝王,當然要選能體現(xiàn)其王者霸氣的畫像。人物的畫像有時比人物的照片更能傳神地表達人物的性格,如曾在國防軍事頻道里播出的“三國軍事系列”專題片中,里面的人物用的全是三維立體畫像,無論是周瑜的英俊還是諸葛亮的儒雅,都能很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來。而有些不適當?shù)漠嬒駞s會削弱人物的形象,如我們在制作《成吉思汗》時,選的是成吉思汗的單色線條畫像,感覺非常虛弱,其不可一世的性格特質(zhì)并沒有成功表現(xiàn)出來。
只要巧加運用,繪畫也可以“活”起來。在我們制作的《唐玄奘傳》里,用了很多有西域特色的繪畫,真實地再現(xiàn)了玄奘在天竺的行跡,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當時當?shù)氐囊恍┟袼琢晳T及衣著打扮。在用繪畫敘事時也有很多技巧,可以根據(jù)敘事過程在繪畫中加入攝像機效果,也可以花點心思,把畫中人做成簡單的動畫。例如中央十套最近播出的《咸說歷史》,里面有很多動畫,把有關制鹽販鹽的古畫中人做成“活人”,配合情節(jié)的發(fā)展,真實感極強。
照片
在反映近代人物的專題片中,照片是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段。因為照片直觀真實,也易于搜集。不過,很多片子在運用照片時,在人物塑造上所下的工夫不深,考慮不周到,總以為照片是最真實的,能搜到多少就用多少,以致破壞了整個片子的整體感覺,反而沒達到深化人物形象的目的。所以在用照片時首要考慮的是人物形象塑造。我們曾經(jīng)做過一個叫《海上浮沉杜月笙》的專題片,里面的照片用得比較成功,因為杜月笙很多照片都是富有舊上海時代韻味的黑白照,看照片就能讓觀眾感受到那個多變的年代的氣息,仿佛三十年代上海的風迎面吹來。專題片主要講述的是杜月笙的一生,感慨世事的變遷和人生的大起大落。而采用黑白照,透出一種人世滄桑的時間感,隱約反映出這個人物當時生活的時代背景,更間接地表現(xiàn)出杜月笙在那個變幻莫測的大時代里浮生若夢般的個人感受。
三維特技
利用三維動畫特技可以使遠古年代真實地重現(xiàn)在人們眼前,同樣也可以還原歷史人物。不過三維動畫特技所需的制作成本比較高,所以一般投資較少的專題片很少大量地采用。我們在制作《discovery》時,雖然拍了很多現(xiàn)存的秦長城的素材,但仍然很難使人感受到秦朝長城的氣勢,只好采用了三維動畫,不過,運用得比較成熟和理智。制作人員根據(jù)資料把當時長城及關口用三維構(gòu)建起來,又加入了攝像機效果。前后左右地把三維制作出來的秦長城瀏覽一番,其效果非常真實生動,而且制作難度也不高。
在歷史人物類專題片里很難看見大場面的三維動畫制作,如果想看大制作恐怕要去看電影了。雖然如此,三維動畫特技還是給歷史人物專題片在真實再現(xiàn)時提供了技術支持。例如某部講三國人物的專題片里,就曾用三維技術構(gòu)建城門及眾多軍兵,雖然只有短暫的十秒左右,卻使片中人物的鐵血風格躍然于熒屏。
影視片段
如果整部專題片里沒有一個連續(xù)的有故事性的片段,一定會失色不少。但歷史人物留下來的片段實在太少了,很難組成故事。這時候,我們也可以選用一下歷史劇的影視片段。但要說明的是,所選擇的影視片段的時間不宜過長,在可選可不選的時候選擇不選,只有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高潮及故事性非常強的時候才可以適量地節(jié)選些片段。比如我們在制作《成吉思汗》這個專題片時,有一段把某人用鐵水灌死的情節(jié),這是故事發(fā)展的高潮部分,很難用其他手段表達這樣曲折的情節(jié),于是我們就選擇了一小段影視片段,把整個高潮部分演繹得非常傳神。
在選擇影視片段時還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一定要處理好這些影視片段的版權(quán)問題;二是不能選擇講同一個人物的不同的影視片段;三是這些影視片段一定要和專題片的整體風格相吻合。
采訪考察
大部分歷史人物是無從采訪的了,但我們卻可以“曲線采訪”。例如很多介紹曹雪芹的人物專題片里,都會穿插一些采訪紅學專家的片段,雖然創(chuàng)作者沒辦法采訪到曹雪芹本人,但卻可以從不同人的口中得到一個比較全面的印象。這一點鳳凰衛(wèi)視的“口述歷史”做得比較成功?!翱谑鰵v史”有一集講的是十大將軍中的粟裕,邀請了粟裕的參謀長等當年在粟裕身邊的人來講述粟裕的一生。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講粟裕,粟裕的形象就在他們的口述中漸漸地豐滿起來。
我們在制作《山本五十六被殺之謎》時,收集了很多二戰(zhàn)時的戰(zhàn)爭片段以及山本五十六的一些圖文資料。但如果只是這些資料,山本五十六的形象顯得非常僵化,沒有活力。為了反映山本五十六這個人個性化的一面,當時邀請了大學里的軍事專家,把其中比較有故事性的內(nèi)容請專家講出來,效果非常好。在六十分鐘的時間里加插了四五段采訪專家的片段,不僅緩沖了節(jié)奏,還增加了片子的學術性和真實性,一舉兩得。
空鏡頭
空鏡頭處理得當會有豐富的藝術張力,它在營造典型環(huán)境、強化感情色彩、展示事物特征、揭示主題思想等方面極具潛力,而且特定的空鏡頭還有深刻的象征性和故事性。歷史人物專題片里的空鏡頭用得比較多,在講到某人物在某個地方的活動情況時,就常常會用上該地方的人文景物等空鏡頭;在講某個將軍的戰(zhàn)績時也會用上一些馬蹄踏草地的空鏡頭。用空鏡頭來填補專題片的敘事斷點,是既簡練又實用的辦法。
最近鳳凰大視野里播出的《百年航行》里,有一組空鏡頭用得非常有意思。內(nèi)容是講上海招商局從上海搬到香港,經(jīng)歷了上百年的歷史滄桑變化。當時用的空鏡頭是一組非常干凈的香港全景,加上刺目的太陽鉆進云層里,最后是海上航行著的船只。這組鏡頭在某些段落調(diào)快了速度,運用得非常成熟,配合著渾厚而富有歷史感的解說,顯得非常特別且有意義,讓人感受到了歷史變化的無常。
小結(jié)
歷史人物的真實再現(xiàn)還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如利用古籍、雕塑、新聞片段、人物剪影等等。不管是用什么藝術方法,在制作時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把握好人物的形象及情感,一切真實再現(xiàn)的方法都是圍繞著深化人物形象而存在的;二是所有的技術都是圍繞著人物故事的腳本來運用的,不要為了炫技而弄出過多好看卻走題的東西;三是一定要有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所有的畫面素材基調(diào)都應是統(tǒng)一的;四是表現(xiàn)方式不宜太多,選定一個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其他只作為輔助使用,千萬不要不顧主題地亂用表現(xiàn)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