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增有
摘要 福壽螺是水稻安全生產(chǎn)的一大隱患。介紹了稻田福壽螺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并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導稻田福壽螺的防治。
關鍵詞 福壽螺;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防治
福壽螺學名大瓶螺(Ampullario gigas spix),又名蘋果螺,原產(chǎn)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其食性雜,食量大,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擴散蔓延快。稻田主要以成、幼螺在水稻秧苗期和移栽大田后至烤田前咬剪幼苗和有效分蘗,造成嚴重葉缺,缺株少苗,甚至局部稻苗被食光。據(jù)調(diào)查,我縣平川、城廂,中山等7個鄉(xiāng)(鎮(zhèn))有福壽螺為害,稻田一般有螺0.2~1.6只/m2,嚴重的有螺4~7只/m2,一般稻株被害率0.59%~3.81%,嚴重的達7.63%~13.99%,已成為農(nóng)業(yè)安全生產(chǎn)的一大隱患。
1形態(tài)特征
卵:圓球形,直徑2.0~2.5mm,初產(chǎn)時深紅色,黏稠,孵前色變淡。卵成堆疊產(chǎn),每卵塊3~5層,一般100~400粒不等。
幼螺:初孵體2.0~2.5mm,軟體部分呈深紅色;初孵幼螺可在水中爬行,以后貝殼向右旋增加。螺口徑在2.2cm以下為幼螺或高齡幼螺。
成螺:雌雄異體,爬行體長3.5~6.0cm,貝殼近似圓盤形,一般具6螺層,雌螺殼口單薄,外唇直或略彎,厴周緣平展;雄螺增厚,外唇向外反翹,厴外緣的中部略隆起,上下緣向軟體部凹。
2生活習性
神壽螺的一生經(jīng)卵、幼螺、成螺3個階段,屬雌雄異體的軟體動物,卵生。越冬成螺一般于翌年4月間交配產(chǎn)卵,產(chǎn)卵時間多在早、晚間進行,產(chǎn)卵部位主要在離水面8~20cm高水稻、雜草、竹木樁上、田石基邊和溝渠道壁邊。剛產(chǎn)出的卵粘而軟,并呈鮮紅色光澤,成為葡萄狀長圓形卵塊,以后色澤逐漸變淡,由鮮紅變粉紅,至孵化前逐漸變灰白色,初孵幼螺脫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覓食,獨立生活。卵期長短主要受氣溫影響,4~5月間氣溫14.5~23.5℃,卵期20~21d;7~8月間氣溫24.3~28.4℃,卵期11~12d。福壽螺性成熟早,產(chǎn)卵次數(shù)多,產(chǎn)卵量大,容易孵化,繁殖速度十分驚人。剛孵化的幼螺,50d后又性成熟,每交配1次可連續(xù)產(chǎn)卵10多次,每塊卵100多粒至400多粒不等。最適水溫為24~32℃。喜陰濕通氣的環(huán)境,以夜間和陰雨天活動特強,中午活動減弱。晚稻受害重于早稻。當水稻烤田后,田間螺量逐漸減少,為害減輕。福壽螺忌高溫強光,如將其置于干燥不遮蔭的地上,幾天之內(nèi)即可全部死亡。當水干涸或天氣干旱時,鉆入淤泥中,行兩棲生活。幼螺有趨腐殖性,常在溝渠、田角牛糞和動物殘體等有機質(zhì)處群集覓食。當溫度降至8℃時,便鉆入泥中或草根下呈冬眠狀態(tài)。福壽螺具有逃逸習性,可以順水或逆水流輾轉(zhuǎn)逃往他處,它的傳播除人為因素外,主要是隨水流爬行擴散。
3防治措施
防治福壽螺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運用多種防治手段,控制其擴散為害。技術上要抓好越冬代成螺的處理和次年第1代成螺產(chǎn)卵盛期前的防治,并及時抓好第2代的防治。在防治措施上,要整治和破壞越冬場所,減少冬后殘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養(yǎng)鴨治螺,藥劑防治,盡可能將其控制和消滅在大面積擴散為害之前。
3.1開展冬季防治,減少冬后殘留基數(shù)
福壽螺主要集中在水溝、水圳及低洼積水處越冬,是集中殲滅的有利時機。結合冬春修水利,對排灌水溝進行挖泥清坑,鏟除基邊雜草,人為惡化福壽螺越冬場所,降低越冬螺的存活率和冬后殘螺量。對螺量較多的地方,可用藥劑防治,此時成螺集中,防治面積小,用藥量少,且不易污染魚塘和水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養(yǎng)鴨食螺
福壽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是飼養(yǎng)雞鴨的優(yōu)質(zhì)餌料。據(jù)調(diào)查,每只0.5kg的鴨,每天能啄食幼螺35~50只,在螺卵盛孵期放鴨到排灌溝、農(nóng)田啄食幼螺,可以減少和控制福壽螺的發(fā)生和為害。
3.3人工捕螺摘卵
在福壽螺越冬期或產(chǎn)卵盛期前,對排灌溝、農(nóng)田的螺、卵,組織人力捕螺摘卵,把螺體和卵塊集中燒毀或深埋,大螺的螺頭肉富含蛋白質(zhì),可供人畜食用,小螺可作飼料或加石灰漚肥。
3.4藥劑防治
據(jù)試驗,防效在90%以上的藥劑有密達、貝螺殺、五氯酚鈉。在福壽螺卵盛孵期或幼螺期用藥,用6%密達10.5 kg/hm2或70%貝螺殺750g/hm2,或65%五氯酚鈉3.00~3.75 kg/hm2拌土或拌肥撒肥,施藥后保持寸水層7d。密達對福壽螺有一定引誘作用,貝螺殺同時兼殺螺卵,五氯酚鈉可兼治稻田雜草。但是貝螺殺、五氯酚鈉對人體粘膜有刺激作用,在配藥和使用時,要倍加注意;同時這2種藥劑對魚類有較強的毒殺作用,要防止魚塘的污染。
3.5其他措施
稻田及時排水烤田,可降低幼螺的成活率。避免田水串灌或在稻田進水口設置攔截網(wǎng),防止螺體隨灌溉水侵入。實行水旱輪作或夏季田間斷水曝曬,可起到積極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