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它就像一條長長的哈達懸掛在“世界屋脊”上。然而,這條美麗而神圣的哈達建起來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tài)調(diào)節(jié)能力弱是青藏鐵路面臨的三大難題。其中,凍土問題是修建青藏鐵路最主要的技術難題。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地段長550公里,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連續(xù)性永久凍土地區(qū)的最長的鐵路。
高原地質(zhì)勘探人員通過鉆孔提取的巖心測出凍土的結構為:地表是薄薄的草皮,往下2米的范圍是凍結的砂礫層,再往下便是混雜有泥土的冰塊,甚至是純冰塊。
如何使長達550公里的凍土層保持穩(wěn)定成為青藏鐵路建設成敗的關鍵。通過對熱傳遞3種方式的運用,工程建設者把“棉被”換成了“冰箱” ,并發(fā)明了天然“制冷機”,以及廉價的“土空調(diào)”。
“棉被”變“冰箱”
21年前,青藏鐵路從西寧穿越高山、戈壁、鹽湖、沼澤,修到了700公里外的格爾木,但工程不得不戛然而止。再往前行,就是綿延550公里的凍土世界。
要在凍土上修鐵路就像要在一個大冰塊上修鐵路一樣。氣溫稍微上升,凍土層就要融化,上面的路也就塌了;而冬天溫度降低,凍土膨脹,則會把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鋼軌頂起來。一降一升,火車很容易脫軌。
當時有西方專家稱——這是無法攻克的世界性難題。
“棉被”到“冰箱”的思路轉(zhuǎn)換怎么能讓對溫度極為敏感的多年凍土保持足夠的穩(wěn)定性呢?
夏天,冰棍都被裝在木箱子里,拿棉被捂上,想來修路大概也是這個思路,但拿棉被捂的冰棍是早晚要化的。直到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凍土專家程國棟院士提出了“冷卻路基”的思路,凍土難題才最終得到破解。
“冷卻路基”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凍土層的溫度降下來,這就像把“棉被”換成了“冰箱”,變被動為主動。
天然“制冷機”
我們都知道熱有3種傳輸方式:輻射、對流和傳導。青藏鐵路就是利用這3種方式,來達到降溫目的的。
進入西大灘凍土區(qū),鐵路路基兩旁插有一排排碗口粗細、高約2米的鐵棒,鐵棒間相隔2米,一直向前延伸,我們叫它熱棒。熱棒在路基下還埋有5米,整個棒體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態(tài)氨。
熱棒的工作原理很簡單: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態(tài)氨受熱氣化,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將熱量傳導給空氣,氣態(tài)氨由此冷卻變回液態(tài)氨,又沉入了棒底。這樣,熱棒就相當于一個永動的天然制冷機。
青藏鐵路的另一種制冷裝置是通風管。通風管是水平插入路基里的。在鐵路沿線,路基護坡兩端露出一排排空心塑料管,風一吹過,管子便發(fā)出刺耳的呼叫聲。
路基受外界影響溫度會發(fā)生變化,而通風管利用對流原理及時將這些熱量進行交換,從而保證了下界凍土的穩(wěn)定性。
除“冰箱”和“制冷機”外,還有一種降溫的方式是給路基表面蓋上一層遮光板。試想,夏天的太陽光輻射在路基上,下面的凍土肯定會受不了,遮光板就像夏天外出要戴太陽帽一樣為路基提供了防曬保護。
廉價的“土空調(diào)”
在青藏鐵路沿線,熱棒、通風管、遮光板隨處可見,但在路基內(nèi)部,一種廉價而有效的“土空調(diào)”正悄無聲息地運轉(zhuǎn)著。
在土層路基中間,填筑了一定厚度的碎石。碎石間因有空隙,相當于一個半導體,冬季從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熱量,夏季較少吸收熱量,起到冷卻作用。拋石路基能將路基溫度降低0.5℃以上。
最后絕著兒
青藏鐵路沿線,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橋多。
最高的三岔河大橋有50米高,最矮的旱橋只有1米高,而最長的清水河大橋則達到了11公里。青藏鐵路全線“以橋代路”的長度達156.7公里。
對于極不穩(wěn)定的高含冰量凍土區(qū),用熱棒、拋石路基等方法都是不管用的,而以橋代路是解決凍土問題的最后絕著兒。將橋墩打進凍土層30多米,橋墩與凍土層間的摩擦力足以支撐路基的穩(wěn)固性,凍土的融化和膨脹對路基的影響這時已顯得微乎其微。
龍的傳人,龍的驕傲
青藏鐵路的建成對于我國國民來說確實是件值得驕傲的事,但是,在驕傲的背后卻有著令人無法想象的艱辛。青藏鐵路沿線地質(zhì)地貌復雜,部分施工極其困難,修建過程充分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
●相關鏈接:
①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1 956公里。
②青藏鐵路起自青海省西寧市,途經(jīng)納赤臺、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jīng)西藏自治區(qū)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終抵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
③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海拔4 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公里,最高點海拔5 072米。
④青藏鐵路沿途風景 :高原門戶和金銀灘、青海湖、關角山隧道、戈壁、萬丈鹽橋、察爾汗鹽湖、格爾木、將軍樓、格拉段起點、納赤臺、昆侖山玉珠峰、可可西里無人區(qū)、野生動物通道、五道梁、風火山隧道天路壯景、唐古拉山、唐三藏渡過的通天河、各拉丹東雪山下的小鎮(zhèn)和雁石坪迷人的羌塘草原。
⑤青藏鐵路不惹藏羚羊:為了讓藏羚羊順利通過鐵路,設計師們設計的通道主要有3種形式——一種是緩坡式,即將20米高的路基設計成一道緩坡,藏羚羊在通過時,可以自然地順著緩坡走上路基直接通過;一種是橋洞式,即將橋墩的高度以及橋墩之間的距離設計得足夠大,方便藏羚羊通過;還有一種就是在藏羚羊有可能失足墜落的鐵路隧道上方用圍欄擋住,幫助藏羚羊改走安全線路。
初編輯/武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