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淦君
凌晨1點,火車站的廣場上已經(jīng)空蕩蕩,只剩下幾張寒風中翻飛的紙屑。
車站是新建的,離市區(qū)正好10公里,一條僻靜的山區(qū)公路連接著兩頭。
碩士生張劍秋來火車站接人,卻又沒有接到人,看著空無一人的站臺,他準備在臺階上蹲一夜了。
像聊齋里的故事一樣,遠遠飄過來一盞紅燈,圍著站臺繞一圈,最后嘎地一聲停在了面前。
原來是一輛出租車。小張幾乎跳起來,突然斜刺里猛地竄出一條高大的黑影,閃電般鉆進車內(nèi),轉(zhuǎn)瞬挾紅燈而去。
這天殺的“程咬金”,真可恨!正絕望間,那輛車竟然又神秘地掉頭返回。
車窗搖下,探出一張綴滿雀斑的闊臉,冷冷地問:“去不去海珠區(qū)?車錢一人一半,干不干?”
瘦猴似的司機也連忙隨聲附和:“是啊是啊,我今天學雷鋒!”
張劍秋不得不懷疑這是一個駭人的陷阱。但無論怎樣,與人相助或相斗,總比一個人呆在夜里想象著可能出現(xiàn)的豺狼虎豹和牛頭馬面要感覺好一點,于是咬咬牙上了車。
車廂很窄,瘦猴執(zhí)方向盤,小張坐其右,闊臉居后,彼此間隔著一道鐵絲網(wǎng)。車開得極快,男人們分別掏出香煙抽得無聲且兇猛。
張劍秋已經(jīng)做好了最壞的思想準備——如今出租車打劫和被打劫的事報紙上隔三岔五就報道一次,甚至出現(xiàn)公路旁無名棄尸的招領通告……只要不傷及性命,一切身外之物都可以“暫借”,再說也沒多帶錢。
卻一直沒有發(fā)生任何語言和行為,只有雨打玻璃叭叭聲。
車還未到海珠區(qū),第一個乘客就下車了,并且隨手將車費全部付訖,吹著口哨搖搖晃晃地走了。
真是出門遇見貴人!
張劍秋終于輕吁一口氣,開始和司機熱情攀談,打算再給他一點車錢。
誰知抵達目的地,司機怎么也不肯多收錢,活脫脫另一個君子之態(tài)。
嗚呼,世界上還是好人多,至少幫他分文不花地度過了難關。
張劍秋在再三感謝之余,畫蛇添足地問出一句:“是誰要求的士掉頭的?”
“是我”,司機尷尬笑笑,“他也有這想法,三個陌生人在一起,更安全點。”
原來,小張只是一個鷸蚌相“防”中得利的漁翁。但這足以讓人欣慰!
(責編/孫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