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潘會蘭
一
靜下心來,開啟思維的門,讓聯(lián)想與想象的風吹進來,激活心底沉睡的記憶,在稿紙上下一場思想與情感的透雨。
二
寫作中,創(chuàng)造性是她的核心特質(zhì)。寫作宛如發(fā)明創(chuàng)造,她體現(xiàn)著作者的一種獨特發(fā)現(xiàn),內(nèi)容的或形式的。宋代的蘇東坡曾說過:“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彼?,在寫作中,求新求異是我們的目標,與眾不同是我們的追求。“上帝沒有給我們一個藍色的月亮,但文學藝術卻說:‘我給你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藍色的月亮,于是,我們便有了一個藍色的月亮?!?/p>
“愁”是人人共有的情感,但真正打動人的“愁”卻極富創(chuàng)造力。如,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個“愁”字激蕩起諸多文人騷客無盡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成就了多少妙作佳章。
故,我們要說,創(chuàng)造性是寫作的生命,是寫作的精魂,是寫作魅力之所在;一切雷同都與寫作無緣,缺乏創(chuàng)造性是寫作的大忌!
三
“寫作”,“寫作”,只有去“寫”,你才會“作”。對于寫作而言,她是一種制作精神產(chǎn)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單靠“聽”可“聽”出來的,也非僅憑“看”能“看”出來的;說到底,她是依靠動筆“寫”出來的。
巴甫連柯說:“作家是用手思考的?!卑徒鹨舱f:“只有寫,你才會寫?!?/p>
為了具有美的文筆,讓我們記住契訶夫的一句話:“把手指寫斷!”
四
對于“寫作”來說,修改很重要。文學史上的名篇佳作大多是作者用心修改出來的。古人云:“安能落筆便好?能改則瑕可為瑜,瓦礫可為珠玉?!逼踉X夫也說:“寫作的本領,就是刪掉寫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倍鴮τ谛薷模斞赶壬幸欢螛O容易操作的話:“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倍珴蓶|對魯迅的話有一番自己的詮釋,他說:“魯迅說‘至少看兩遍,至多呢,他沒有說,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認真地加以刪改,然后發(fā)表?!?/p>
修改是作者的一種態(tài)度,宋代的文壇盟主歐陽修可謂重視修改的典范。史書言,每有所作,歐陽修往往經(jīng)過反復推敲、多次修改后方才定稿。如《先君墓表》最后改定為《瀧岡阡表》竟經(jīng)歷了二十年之久!關于這一點,沈作哲《寓簡》卷八說得很清楚:“歐公晚年,嘗自竄定平生所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卻怕后生笑?!笔茄剑菍λ淖x者負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