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龍
洗澡不僅能去汗垢,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的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溫水的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水溫34-36℃時有鎮(zhèn)靜止癢作用;37-39℃時最能解除全身疲勞;40-45℃時有發(fā)汗鎮(zhèn)痛作用。夏秋季是運用洗澡治病的好時機。
1.治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飯前30分鐘人浴,用熱水刺激胃部,待身體暖和后,再用熱水在胸口周圍噴水,每沖5秒休息1分鐘,重復(fù)5次;池浴時,在40、以下的熱水中泡澡20-30分鐘,同時進行腹式呼吸,然后用稍冷的水刺激腹部,能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欲。胃酸過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在42℃左右的熱水中浸泡3-4分鐘,可控制胃酸的分泌,減輕和控制病情。
2.肌肉疼痛、脖子僵硬時,在疼痛部位以40~E左右的熱水噴5分鐘左右。手腳經(jīng)常冰冷者,可用冷、熱水交替沖浴,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急性腰痛,特別是因提重或受撞擊而閃了腰的人不宜馬上洗澡,否則會加劇疼痛。應(yīng)在疼痛緩解后,在42℃的熱水中浸泡10-20分鐘,有助于消炎、止痛。其他腰痛可用熱水在腰部周邊來回沖浴,最好邊沖邊做腰部伸屈運動。
4.治療足部浮腫。先用熱水從腳尖往腳背來回沖浴。之后再用18℃左右的冷水沖同一地方約10秒鐘,可邊踏步邊沖,重復(fù)5次。
5.腳部疲勞、沉重時,以43℃的熱水沖浴后腳踝和腳掌心部位各3分鐘。
6.治療便秘患者。用手掌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同時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用水淋浴腹部,可治療慢性便秘并防治痔瘡。神經(jīng)性便秘時,沿著腸部用43℃的熱水沖3分鐘左右,再用25℃的溫水沖奶秒鐘,反復(fù)5次,可讓大腸的運作活躍。
7.治療鼻炎。洗浴時采用冷熱水交替的方法,對鼻炎康復(fù)確實有益。
8.手腳經(jīng)常冰冷者。即使在夏季也有手腳冰冷的人,可用冷、熱水交替沖浴,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先用43攝氏度的熱水,充分暖身后,再用冷水沖1渺。反復(fù)5遍。
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風(fēng)濕病、空洞性肺結(jié)核、坐骨神經(jīng)痛、經(jīng)期婦女、孕婦以及高熱病人不宜冷熱水交替浴。此種方法僅適合20歲-40歲人群,年老體弱者不適宜。
9.治感冒藥物。治療感冒一般采取發(fā)汗解表的方法,通過宜理肺氣、開達腠理而使在表的風(fēng)寒邪氣隨汗而解。汗法的目的不僅僅在于使人汗出,而在于通過發(fā)汗這種途徑使人體腠理開、血脈通、肺氣暢、邪氣除。因此,如果通過蒸桑拿、洗熱水澡使全身微微汗出,則同樣可以達到治療感冒的目的。
在使用這種“土辦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保證洗浴環(huán)境溫度較高,洗浴時能夠達到遍身微微汗出的效果。
②汗出后立即用熱毛巾擦拭,臥床蓋被休息并喝熱水或熱稀粥以助發(fā)汗。
③居室溫度亦應(yīng)較高。當汗出不止時,暫時不要掀被更衣,可以用干毛巾鋪墊于前腳后背,等汗出停止后再更換衣被,以免重新著涼感冒。
④如果通過洗浴達到了汗出的效果,則不宜再服用其他解表發(fā)汗的中西藥物,以免汗出過多耗氣傷陰。
⑤上了年紀或體質(zhì)較差的人應(yīng)在家人的看護下進行洗浴,以免發(fā)生意外。
責(zé)編:張寶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