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環(huán)《口技》用簡練精確的語言,繪聲繪形,惟妙惟肖地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作者巧妙地用一“善”字作為“文眼”,一字立骨,提
綱挈領(lǐng),使口技表演者的“絕世奇技”得到了充分彰顯。
一、開場之氛圍鋪墊出其“善”
口技表演者選擇“會賓客大宴”之際表演,可謂“善”擇時機?!坝趶d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東北”是眾人矚目之地,“角”則說明場地之小,可謂“善”擇舞臺,“八尺屏障”除說明布置之簡外,更營造出一種神秘莫測的氣氛?!氨娰e團坐”,可見表演者久為人們所傾慕,暗應(yīng)“善”字。表演者“撫尺一下”,竟使得“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表演者由于“善”表演而在聽眾中形成的極高威望可見一斑。
二、道具之簡單襯托出其“善”
表演者用何道具,文中介紹“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边@是“亮底”。藝人以此表明自己表演不作假。作者連用四個“一”字和語氣詞“而已”,說明了口技表演者道具之簡單??诩急硌菡咧粦{高超的口上技巧,去摹擬繁紛復(fù)雜的各種聲音,足襯起“善”。文章末尾再次交代道具“亮底”,仍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笔孤牨姶_信文中所聽到的各種聲響只是口
技而已,并非借助他物,益見其“善”。
三、聲音之繁雜描摹出其“善”
“遙聞深巷中犬吠”一句點明了精彩表演的開始?!斑b”和“深”相應(yīng),使聲音
富有立體感。接著犬吠引出一連串的聲響,直至“一時齊發(fā)”,口技之“善”初現(xiàn),令人驚嘆。全家人由醒入睡的場面描摹得真切而細致,動靜結(jié)合,富有生活情趣,再現(xiàn)其“善”。最后眾人亂中救火場面,萬千聲響,出于一人之口,殊難描摹,但看表演者駕輕就熟,緊張有序,逼真形象,使人如身臨其境,其“善”已達高潮。
四、聽眾之反應(yīng)渲染出其“善”
聽眾是表演藝術(shù)的第一評判。本文中“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寫出聽眾傾聽入神的情態(tài);“側(cè)目,微笑”則是聽眾欣賞玩味,心領(lǐng)神會的表現(xiàn);“默嘆”則是聽眾由衷贊賞表演之“善”?!耙馍偈妫陨哉眲t寫出聽眾為表演所吸引,不覺沉迷其中的樣子。最后“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更是通過聽眾“以假作真”的反應(yīng),側(cè)面渲染聲響的逼真生動,點明口技表演效果之“善”。
五、評語之精當(dāng)凸顯出其“善
作者并非全用事實說話,往往情不自禁,直接加以評贊。文中“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概括說明了表演周密細致,沒有疏漏,暗贊其“善”?!半m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則用夸張而精當(dāng)?shù)脑u語,極贊表演者技藝之“善”。四個“百”字和兩個“一”字對舉使用,點明了聲響之復(fù)雜萬狀,演技之巧妙絕倫,可謂匠心獨運,妙不可言。
總之,《口技》用極其精彩的藝術(shù)之筆,緊扣“善”字,“善”始“善”終,為我們描寫了一場堪稱完美的口技表演,充分表現(xiàn)了我國民間藝術(shù)家卓越的表演技巧。
(王文炎,山東省無棣縣埕口鎮(zhèn)中學(xué))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0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