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守謀
七年前入住單元的頂層——六樓。高高在上,自由自在,瀟灑自如,渾然不覺自家的動靜對鄰舍的影響。去年春節(jié)受托為樓下的鄰居看家,屈居人下數日,突然體味到“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的巨大影響,因而感慨萬端,良心發(fā)現(xiàn);在換位思考的同時,逐漸積累形成了頂層人家的居住意識。
高出超脫,注重自律。樓下的芳鄰很少干擾自家的安寧,這絕不意味著上面的人家可以我行我素,髓心所欲,相反更要小心謹慎。不摔碟子不摜碗,少打麻將少聚餐,不無端地挪動大型家具,不在夜深人靜時分即興“夜半歌聲”。從自律的原則出發(fā),為了樓下,我將桌椅板凳的腳釘上了橡庫的“馬掌”。:電視伴音、收音機立體聲都控制。在溫柔的音域。去年“十一”黃金周過后;樓下芳鄰碰面便問:外出旅游了?幾天沒有動靜。其實那周感冒小恙,蝸居寒舍,獨獨沒有出門。芳鄰失誤的判斷,正是我家自律效果的最佳證明。
真誠“掛失”,尋求諒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7.頂層的失誤總是降落底層。高處是肇事的“槍口”,樓下是受傷的“彈坑”。曬衣晾被大意,竹竿“直下三千尺”;澆花快樂忘情,替樓下人工降雨;狂風大作,花盆跳樓穿透多層芳鄰雨篷……每當尷尬時刻,我心懷忐忑,真誠“掛失”,登門道歉,贏得了“基層”的諒解和寬容。
莫忘鄰恩,心存感激,這是高層人家不可或缺的自知之明和純潔情懷。設身處地想想,每日一家數口多次上下行走,腳步“咚咚咚”制造出擾鄰的噪音;雨天在樓下留下泥跡,晴天在樓下留下塵埃;夜晚上廠,層層樓道燈殷勤不倦地為我照明,“下層”為“上層”提供著無微不至的“星級服務”,寒來暑往,朝夕如一,免費關照,誰有如此傾心?
如此頂層居住意識,并非我假裝通達,賣弄開明,而是我的芳鄰長期的無怨無悔、默默承受,一貫的寬容理解,時時刻刻溫暖、感動著我,喚醒了我“呵下”的自覺,提升了我“在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