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 影
在上篇中,我們學習了RAW文件處理的基本知識,下面我們將通過具體的實例操作,體會一下RAW文件處理帶來的奇妙效果。選用的例子是一幅在會展中拍攝的人像作品,之所以選用人像作品是因為人眼對膚色十分敏感,色彩(白平衡)稍微有些偏差都很容易看出來。而精細地調整白平衡正是RAW格式的強項之一。
這張照片拍攝于2006年元旦期間在深圳舉行的汽車展。使用的器材是奧林巴斯的數碼單反相機E-300,搭酉己了ZuikoDigital 50mm F2.0鏡頭和FL-36外接閃光燈。相機的基本設定如下:
文件格式:RAW
白平衡:自動
曝光模式:光圈優(yōu)先
閃光控制:手動
感光度:IS0400
由于展會現(xiàn)場的光源十分復雜,很容易出現(xiàn)白平衡的偏差。對于E—300而言,白平衡設置成自動模式能對付大多數場合,但也有少數片子明顯偏色了,需要后期調整。感光度設置成IS0400是為了縮短閃光燈回電時間。
RAW文件的顯像我使用的軟件是Adobe Photoshop CS2(安裝了Adobe Camera RAW3.3插件),這樣可以在顯像之后直接用Photoshop打開進行最后的修飾。在Photoshop的操作窗口下直接按文件菜單打開,軟件會自動調用AdobeCamera RAW插件來打開RAW文件,并以缺省的設置顯示出預覽圖,可以看到,在顯像前,原圖像不僅有偏色,而且整體發(fā)灰(圖1)。
先進行工作流程的選項設置。對于本圖而言,為了良好地表現(xiàn)模特艷麗的服裝,我用了Adobe RGB和16位色彩深度,考慮到圖像輸出要求,分辨率設置成374像素/英寸(圖2)。
偏色的原因是自動白平衡有些偏差,而發(fā)灰與對比度和曝光量有關。按照之前的介紹,首先我們調整圖像的曲線。
把曲線調整成S形,可以看到,圖像亮部變亮,暗部變暗,發(fā)灰的現(xiàn)象得到相當的改善,整體上明朗了很多(圖3)。
接下來調整白平衡,按照筆者的經驗,此時結合曝光調整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這是細致活兒,需要耐心。同時白平衡還涉及到色彩管理的問題,這意味著要對你的電腦顯示器進行校色才能保證跨平臺色彩輸出的一致性。關于這方面的討論已經超出本文的范圍,在此不深究,我們可以假定顯示器是校正好的,得到一個“相對”良好的白平衡。以下是筆者的調整參數(圖4)。
到這里,圖像已經相當令人滿意了。這時候可以視情況調整一下對比度、飽和度等選項(圖5)。
下一步進行銳度方面的調整。這里有幾個注意點:
1.最好把預覽圖像放大到?00%,以頭發(fā)、眉毛等細節(jié)較多的部分作為參考,邊調整邊確認;
2.銳度高會給人更清晰的印象,但同時暗部的噪點(雜色)也會增加,銳度過高時還會在人物皮膚上出現(xiàn)難看的“魚鱗”;
3.亮度平滑(LumlnanceSmoothing)的作用恰好和銳化相反,需要我們在二者間取一個平衡。
圖6是筆者的調整設置。
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這張照片已經相當不錯了。還有兩個調整項目Lens(鏡頭調整)和Calibrate(色彩校正)在這幅作品中用不到,此文也就不再詳述。然后我們可以把圖像稍微縮小一些看一下整體的效果(圖7)。
如果滿意的話,那就是最后一步,點擊窗口右下方的Open(打開)按鈕,在Photoshop里進行局部的修飾。
圖8是筆者處理的效果。為了說明問題,在Photoshop里沒有對圖像本身進行處理,只是把色彩空間從Adobe RGB轉換到sRGB,并保存成JPEG格式。
本文用實例對RAW文件處理的流程進行了介紹。需要說明的是,文中列出的調整參數只是作為參考,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根據圖像內容的不同,調整的項目也會有些區(qū)別。
RAW文件的后期處理其實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再現(xiàn)”是基本的目標,“創(chuàng)意”才是最終目的。好好地利用RAW,你會真正體會到攝影創(chuàng)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