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強
1933年9月,蔣介石糾集近百萬兵力,分東、西、南、北四路進攻中央蘇區(qū),妄圖消滅中央紅軍,摧毀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nèi)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加上共產(chǎn)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瞎指揮,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主力紅軍和中央黨政軍機關被迫進行史稱“長征”的戰(zhàn)略大轉移。
長征前夕,周恩來、朱德利用蔣介石統(tǒng)治勢力的內(nèi)部矛盾,與粵系軍閥中最有實力的“南天王”陳濟棠進行了一場“借道”密談,為中央主力紅軍突圍轉移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陳濟棠派來秘使
陳濟棠,1928年就任粵軍第四軍軍長,后升至一級陸軍上將。這一軍階,使他與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平起平坐。然而,他對蔣介石并不言聽計從,而是貌合神離。
自第五次“圍剿”開始,蔣介石曾數(shù)次派員來粵要陳濟棠出兵贛南圍攻紅軍。陳意識到這是蔣介石借刀殺人,以紅軍力量削弱并消滅粵軍,遂其“一石兩鳥”的陰謀。
但迫于蔣介石的壓力,陳濟棠不得不派出兵力進攻紅軍。而紅軍則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給陳濟棠的部隊以很大的殺傷。陳濟棠為之震驚不已,“紅軍的勇敢善戰(zhàn),射擊技術精良,構筑防御工事的巧妙”是他沒有想到的。于是他更加憂心忡忡,深懼蔣介石趁亂攻粵,使自己經(jīng)營十載的半壁江山改變顏色;另一方面,他又怕紅軍乘虛反擊,陷粵軍于兩面作戰(zhàn)的不利地位。
為了保存實力,避免和紅軍作戰(zhàn),1934年秋,陳濟棠通過部下找到了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在廣州做生意的內(nèi)弟,要他擔任同紅軍秘密聯(lián)系的中介,企望同紅軍和談。
秘密聯(lián)系溝通后,1934年9月下旬,陳濟棠給周恩來寫了一封親筆密函,派密使前往瑞金。
陳濟棠在密函中說:“我對貴黨共同抗日的主張,表示贊同。為了協(xié)調雙方關系,我決定派參謀長楊幼敏、師長黃旭初、黃質文3人為談判代表,建議你方最好派粵贛省軍區(qū)司令員何長工為總代表,進行秘密談判?!?/p>
周恩來、朱德帶著陳濟棠的密函,來到洋顧問李德的住處。李德聽完翻譯后,竟哈哈大笑:“和陳濟棠談判?和軍閥合作?”
在李德眼里,這簡直像天方夜譚,太不可思議了。李德聳聳肩,攤開雙手,作了個帶有嘲諷意味的姿式。
一個連中國話都不懂的外國人,是很難了解中國人復雜的政治心理和獨特的文化觀念的,更何況高深莫測的中國兵法戰(zhàn)略!周恩來、朱德也不多言,遂起身告辭。但周恩來和朱德卻非常重視和陳濟棠的合作。他們告訴陳濟棠的密使,紅軍總部贊賞陳總司令的決策,準備派出代表進行談判。
朱德的密函
1934年9月底,陳濟棠的密使從瑞金回去,帶去了朱德總司令給陳濟棠的密函。
朱德在信中說,“先生與貴部已申合作反蔣抗日之意,德等當無不歡迎”,并“透露”,“紅軍粉碎五期進攻之決戰(zhàn),已決于十月間行之。屆時,我抗日先遣隊已迫杭垣,四川我部將越川邊東下,威脅武漢,賀龍所部及在湘各部均向湘敵協(xié)同動作,而我主力則乘其慌亂之際,找其嫡系主力決戰(zhàn)而殲滅之……”朱德在信中還提出了“雙方停止作戰(zhàn)行動”等5項提議。
為了使紅軍主力從南線突圍成功,調動圍攻中央蘇區(qū)的國民黨軍隊,在朱德修書陳濟棠之前的兩個月,中共中央局、中革軍委曾抽調了主力紅軍一部“紅七軍團”,組建抗日先遣隊北上,深入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后方,開展游擊戰(zhàn)爭,吸引國民黨主力。
就在紅七軍團馳騁浙西,威脅南京,吸引敵人期間,紅軍已經(jīng)決定除少數(shù)人留下外,其余全部向西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轉移的突破口,選擇在南線。周恩來、朱德所期待的紅軍與“南天王”陳濟棠的“借道”談判,在炮火硝煙中,悄無聲息地拉開了帷幕。
周恩來的密電:“你喂的鴿子飛了!”
1934年10月5日,潘漢年、何長工被確定為跟陳濟棠方談判的代表。
周恩來向何長工交待說:“如果用電報通知你,說你喂的鴿子飛了,你們就趕快回來,我會派人在會昌等你們?!?/p>
10月6日,潘漢年、何長工趕到了約定地點——會昌白埠。陳濟棠派出的人早已迎候在那里,其中長得五大三粗的連長嚴直一見面就悄聲說:“何先生,咱們不打了,兩家和好算了。打敗了你們,我們也撈不到什么;打敗了我們,你們最多也只能到廣東吃幾根甘蔗。”
何長工也爽朗大笑說:“要吃甘蔗,我們?nèi)鸾?、會昌有的是,何必跑到廣東去?”
潘漢年則說:“廣東甘蔗我吃過,好像并不比瑞金的甘蔗更甜。歡迎嚴連長去我們那里作客,甘蔗還是有得吃?!币环?,說得雙方哈哈大笑,氣氛馬上變得融和起來。
10月8日,潘漢年、何長工抵達談判地點——尋烏羅塘鎮(zhèn)。翌日上午,雙方開始了談判。潘、何遵照周恩來的指示,沉著機敏,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同陳濟棠的代表就停止作戰(zhàn)、解除封鎖、恢復貿(mào)易、恢復通訊聯(lián)絡、互通情報及抗日反蔣等事項進行了反復商談。雙方各自提出了建議和條件。
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談判,終于達成了5項協(xié)議:一、就地停戰(zhàn),取消敵對局面;二、互通情報;三、解除封鎖;四、互相通商,必要時紅軍可在陳的防區(qū)設后方,建立醫(yī)院;五、必要時可以互相借道,紅軍有行動事先告訴陳,陳部撤離40華里,讓紅軍通過。紅軍只借道而行,保證不入廣東腹地。
當談判進入到逐條確定時,周恩來發(fā)來了事先商定的密語電報:“長工,你喂的鴿子飛了!”
對方代表立即詢問:“何先生,你們是不是要遠走高飛了?”
何長工機靈地答道:“不是,這是說我們和談成功了。和平鴿子飛上了天,表示祝賀之意?!?/p>
談判結束后,何長工、潘漢年連夜趕回,向周恩來匯報談判情況。周恩來非常高興地說:“這次談判談得很好,對于我們紅軍和中央機關的突圍轉移,起到重大作用。也就是說,這將使中央正式確定長征開始的時間和突圍的方向?!?/p>
十萬紅軍穿過神秘通道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主力紅軍第一、三、五、八軍團秘密集結在于都城,作突圍準備。
蔣介石獲得了紅軍主力有突圍跡象的情報,于是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在紅軍通往湘西的征途上,設置了四道軍事封鎖線,企圖阻止和消滅中央紅軍。其中最重要的封鎖線就是布置由陳濟棠部扼守。
從10月14日傍晚到18日傍晚,集結在于都境內(nèi)的中央主力紅軍和中央野戰(zhàn)縱隊8.6萬余人,渡過長征第一河——于都河,突圍轉移。陳濟棠按照“秘密協(xié)議”,在紅軍行動方向,讓出了一條40華里的通道。同時,陳濟棠嚴令各部“敵不向我襲擊不準出擊,敵不向我出擊不準開槍”。這樣,使紅軍較為順利地突破了蔣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鎖線,進入粵北南雄境內(nèi)。
蔣介石得知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大為惘然,他原以為紅軍的行動方向定會從贛南入湘南或入湘南后出鄂皖蘇區(qū)再北進,不會以“不利之路”的粵北作為轉移的突破口。紅軍的行動完全打亂了他的陣腳。蔣介石即令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兩部火速出兵,給予阻截。
10月27日,中革軍委下達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命令。陳濟棠令部下到仁化、樂晶、汝城附近設防,但下屬軍官得到命令:“粵軍已同紅軍達成互不侵犯協(xié)議,讓出紅軍西進道路。”
同樣,沒有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紅軍于11月4日又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
中央紅軍突破敵人第二道封鎖線后,蔣介石頒布緊急“堵剿”電令,在第三道封鎖線上修筑了數(shù)百座碉堡,加強防堵。
紅軍在敵軍兵力尚未完全調集之際,立即一面攻郴縣,鉗制湘敵,一面進占宜章,阻拒粵敵,主力則從中突破。13日,紅軍一舉占領宜章縣城;15日,攻克臨武縣城。在這個過程中,紅軍認真執(zhí)行“秘密協(xié)議”,不入廣東腹地,只沿粵、湘、贛邊西進。于是,紅軍一路未遇粵方頑強阻截又突破了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不到一個月,紅軍迅速突破了蔣介石精心構織的三道封鎖線。蔣介石的計劃一次次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亂,他終于覺察到陳濟棠擁兵自保的企圖。蔣急向陳濟棠發(fā)去一封責電,措辭甚是嚴厲。陳濟棠惟恐日后難以向老蔣“交賬”,迅速令部下尾追紅軍入湘。
據(jù)陳濟棠的一位高級幕僚李潔之稱:“當時,陳濟棠在廣東梅縣、五華和韶關及江西贛州、大余等地,均建有機場,共有70多架飛機,而陳濟棠僅派了偵察機對中央蘇區(qū)進行偵察,并未出動戰(zhàn)斗機。如果陳濟棠出動大量飛機的話,紅軍是吃不消的,傷亡一定會大得多。”
(摘自《黨史博采》 原標題為《一場決定中央紅軍長征方向的秘密談判》 本刊有刪節(jié))